- 注册时间
- 2014-11-24
- 最后登录
- 2015-4-2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5893
- 精华
- 0
- 帖子
- 41887
|
内容摘要:儒学的这种两重性对中国社会接纳外来教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乘佛教在华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在华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超越对性命的单向强调,同时关注儒学在敬天祭祖之人神关系方面的教性,也许能更加全面地回归儒学自身的特质。二、的起源与儒学的两重性以德性伦理为本的礼乐文化制度在西周时不断发展完善,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基础。儒学中反映出来的殷周人文转向的复杂意蕴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多重影响值得认真反思,因为它对于考察中国教有别于教的特点、中国社会文化的特质、乃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以及中国文化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当下中国人的引领作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殷周人文转向是由神本转向人本。它既是儒道诸子思想之源,也奠定了以后中国文明发展的基本,规范了其主要,使中国教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以人为本的人神关系。儒学一方面深受上古三代以来的教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接续着此人本转向,由此构成其人文性与教性的两重性。儒学的教性既表现在对性命的思考中,也体现在对敬天祭祖的人神关系的关注中。儒学的这种两重性对中国社会接纳外来教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既是大乘佛教在华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在华屡屡受挫的重要原因。在上古三代以来教传统中生成的“人学”的教性,成为现代新寻求理论突破的重要资源。超越对性命的单向强调,同时关注儒学在敬天祭祖之人神关系方面的教性,也许能更加全面地回归儒学自身的特质。
【关键词】儒学;教性;人文转向;三代教
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上古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哲学与教文化观念的变迁之中,而其最直接的思想来源则是殷周之际伴随着人们思考的重心由转向而开始出现的人文。殷周人文转向是由神本向人本的思想重心转移,而非向人文单向度的发展。这种人文转向既奠定了儒学乃至整个中国文明发展的基本、规范了其主要,也使中国教在发展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以人为本的人神关系。这种人文转向的复杂意蕴及其对包括儒学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值得认真反思。
一、三代文明传统与殷周人文转向①
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历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特别关于夏代,虽然20世纪以来相继发现的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等考古学新材料,使关于夏文化的探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史料不足,许多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神本相对,与相对,人文与天文相对,分别有不同的指向和侧重,但它们在内涵上往往又有一定的相通或交叉,而目前学术界在使用这些名词术语时,也并不总是严格地加以限定,因此我们在讨论时也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提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本文分别使用了人本、、人文和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等不同提法。一般说来,人本与神本相对,与相对,人文与天文相对,分别有不同的指向和侧重,但它们在内涵上往往又有一定的相通或交叉,而目前学术界在使用这些名词术语时,也并不总是严格地加以限定,因此我们在讨论时也根据约定俗成的惯例而在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提法。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与中国教的发展及”(编号:07BZJ005)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批准号:10JZD0004)的阶段性。
【作者简介】洪修平,哲学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