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4-11-24
- 最后登录
- 2015-4-2
- 阅读权限
- 200
- 积分
- 125893
- 精华
- 0
- 帖子
- 41887
|
诗言志 表现内心的情感思想
主持人:叶先生您好,您一生都在研究和教授中国古典诗歌,首先请您能不能谈述一下什么样的因缘让您与古典诗歌有了一生的相逢,古典诗歌有什么样的特质使您喜欢上它?
叶嘉莹:我与古典诗歌的因缘种因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生长在一个非常古老的家庭,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像唱儿歌一样古诗,我从10岁上下就开始做诗,而且不是勉强去做,也没有人逼我去做,是因为我背的很多了,诗的格调声律就在我的脑筋之中。而且因为我家里面的长辈:我的伯父、我的父亲,我的伯母、我的母亲都有诗歌的吟诵,男人吟诵的声音比较大,女人吟诵的声音比较小,而且不是像唱歌一样没有谱子,每个人吟诵都是不相同的,可是我听惯了,我知道诗歌是可以吟诵,而且我也知道吟诵是代表读者透过声音表示出来他对这一首诗的感受,我从小自然而然地就听,也自然而然地就体会。所以平仄我没有学习,我做出诗来都是合乎平仄的,所以吟诵是很重要的。而且要吟唱。
主持人:第二个问题,您经常会提到一句话,也是古典文献里面经常提到的,“诗言志歌咏言”,那么诗词都是感与悟而后动,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为何通过这种诗歌形式来表达他们的志向?
叶嘉莹:你错了,诗言志,这是从中国很古老的就谈到诗歌的缘起,诗者志之所知也,我昨天才给小孩子用童话讲,特别给他们讲了一个诗的故事,什么叫做诗,我有图画有,诗者是志之所知也。诗就是你的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你心里面的思想、、感情的活动,你把你思想感情的活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诗就是表现你内心的情感思想的活动,诗是言志的。
单音独体的语言促生了中国诗歌
主持人:之前王国维曾经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当代人喜欢读元曲和骈文的人已经非常少了,但是唐诗宋词这种形式为何会受到当代人的喜欢呢?
叶嘉莹:因为唐诗的形式的形成、我们中国诗的形成不是一个人的思想力量、意志决定的,你们每个人都要写七个字一句的诗,不是这样。我们中国最早的诗歌《诗经》大半是四个字一句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当时周朝的时候也没有人说你们做诗一定要四个字一句,所以《诗经》里面除了四个字一句以外,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的句都有,但是大部分是四个字,为什么缘故?因为我们中国语言的特色,我们是独体单音,我们说“花”,单独的一个字就是花;我们说“草”,单独的一个字就是草,我们所谓方块字它占据同样的空间,它的发音也是同样的一个单调的声音,英文说“花”Flowers,说草grass,长短不一样,音节也不一样。中国的语言文字,我们天生命定的是单体独音,单体单音的字,如果单说一个字很单调,我说桌,所以你要说桌子,一个字本身配一个字,两个字才成一个音节。最简单的,晋朝有一个人挚虞,他写《文章流别论》,说四个字可以成声为节,四个字一句就有了声调就有了节奏,一个字没有声调跟节奏,两个字还没有声调和节奏,所以四个字才能够成声为节。所以我们单音独体的语言所形成的最早的最简单的足以成声为节的诗歌的语言是四个字一句。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中国的诗歌诗源自于四个字一句,为何到后来又发展到五言和七言诗歌的形式?
叶嘉莹:诗言志,不管四言五言七言都可以言志,还有刚才你说的词,词的起源跟诗是完全不一样的。诗是言志的,从最早就是说你心里面有一种感情的活动,用美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诗,但是词完全不一样,词的本意是什么?诗的本意是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我昨天给小学的朋友用图画讲,这边是言字,这边是个之字,之就是活动,你心思的活动,用你的语言表示出来这是诗,但是词不是。词为什么叫做词?词不是在心为志的诗,词就是一个Word一个字,词是歌词song word,唱歌的歌词,你要知道词的缘起。我的《灵谿词说》——后来单独排了《唐宋词名家论稿》,第一篇就是《论词的起源》,词的起源跟诗的起源完全是两码事,不能够相提并论。诗是从上古人有感情,发而为之,押韵的语言就是诗。
词不是。词是在隋唐之间,我们中国有一种新兴的音乐,中国本来的音乐,从古代传下来的很古老的音乐那个叫做雅乐,典雅的雅。汉朝以后六朝的音乐那个叫做清乐,清洁的清。唐朝因为它特别繁荣,文化特别发达,它吸收了很多外来的音乐,因为唐朝跟外族有很多交往,所以一方面它吸收了很多外族的音乐,而且唐朝教盛行,佛教有佛教的歌曲,有的歌曲,于是乎就把中国古典的清乐结合了外来的胡乐、结合了教的曲子叫做法曲,是这三种音乐的源头的结合,到唐朝形成了一种非常复杂也非常好听的音乐,这个音乐就是唐朝所流行的音乐,就是词填写的时候所用的音乐的乐调。这个跟古典的雅乐、六朝的清乐不同,它是结合了胡乐,结合了法曲的一种新兴的音乐,我们也给它一个名词叫做宴乐——饮宴的时候的时候可以让大家来歌唱的一种音乐,叫做宴乐。当时宴乐有很多的曲调都非常流行,可是当时流行在民间,所以那些给宴乐填写歌词的人没有很高的文化程度,那就是后来晚清从敦煌的石窟之中发掘发现出来的叫敦煌曲子词,配合当年的俗曲所唱的歌词。这个歌词当时文人不重视,觉得它的语言不典雅,可是因为它曲子很好听,后来就有些个文人文化程度比较高的人也给它填词,那么后来这样的词、文人的这些比较典雅的歌词在唐五代的后蜀的年代把它编成一个集子,这个集子叫《花间集》,所以文人的词第一本被编成的集子是《花间集》。为什么叫《花间集》?因为它所收录的都是给俗曲写的歌词,虽然是文人写的,但是也是给歌曲写的歌词。那么文人给俗曲写歌词什么目的?是为了在饮宴的时候可以歌唱,所以《花间集》前面有一篇序言,写序的人叫欧阳炯,说蜀时,西园有学问的人能够填写美丽的歌词,使这些女子不再唱那些俗曲了。
而既然是给歌曲写的歌词,是教给歌妓酒女去唱的,本来与言志没有关系,所以跟诗不一样。所以它主要写什么呢?主要写,写爱情,写相思,写离别,主要的内容都是写这个。这是很奇妙的事情就发生了,虽然他写歌词的目的是给歌妓酒女写一首流行的曲子词,可是有的作者——有学问的有的有理想的作者,他在写流行歌曲的时候无意之中也把自己的思想志意流露在里面了,所以词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这跟诗是完全不同的。
主持人:您刚才也谈到了诗和词的起源,之前您曾经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
叶嘉莹:诗是从周朝的《诗经》就有诗了,四言的题材。后来有楚辞,是很长很长的句子。楚辞有骚体,以屈原的《离骚》题材为主,楚辞里面有楚歌的题材,是以楚辞里面的九歌形式为主的,骚体跟楚歌的题材不一样。“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六个字下面六个字,中间一个兮,这是骚体。“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中间一个兮是已词,三个字下面三个字,这是楚歌的题材。
七言诗是从楚歌的题材变化而来。“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七个字一句中间一个兮字,楚歌体影响到楚汉之间的刘邦和项羽,刘邦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从楚歌体变来的,项羽唱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也是从楚歌体变来的。这是我们中国诗体的演进,从《诗经》的四言,楚辞的骚体,楚辞的九歌体,秦汉之间的项羽刘邦的这都是楚歌的题材。
到了汉朝的时候,当时西汉汉武帝就立了一个乐府,就是管音乐的,找了一个音乐师叫李延年管理这个,他叫李延年搜集各地方的歌词,配合音乐来歌唱,所以叫做乐府。乐府所搜集的歌词有文人的歌词也有民间的歌曲,所以我们除了《诗经》、楚骚、九歌、楚歌体,我们还有乐府诗,乐府诗里面搜集了很多民间的歌词,像乐府诗里面有一首叫做《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完全是长短错落,完全是不一样的,不是四个字的句子,不是楚骚的句子,不是楚歌的句子,是乐府长短不齐的句子。乐府也有用五言的句子,乐府的题材变化很多,所以有了乐府体。
经过种种的演化,到了李延年做音乐的官署音乐师,他搜集来各种音乐,各种的歌词配上音乐,音乐师自己当然也懂音乐,他就做了一首歌,叫《佳人歌》。写一个美丽的女子,“北方有佳人,绝世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比较整齐的五言诗,“北方有佳人”五个字,“绝世而”五个字,“一顾倾人城”五个字,“再顾倾人国”还是五个字。中间加上一句“宁不知倾城与倾国”“倾城与倾国”还是五个字,“宁不知”是加上去的陪衬的音乐上的衬字。“佳人难再得”还是五个字。
他的《佳人歌》很流行,后来李延年配合出来的音乐,所以新的一个固定的体式很多是五言,五个字一句,所以五言诗就开始流行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五言诗不讲平仄,所以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行”是第二声,“行行”两个字,“重”还是第二声,后面还是“行行”,“行行重行行”五个字,是平平平平平,没有平仄的格律。
平仄格律的产生与发展
平仄的格律什么时候开始?到了南北朝以后到了齐梁之间。齐梁之间因为教、佛教很流行,所以梁武帝同泰寺,杜牧之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到处都是。里都唱颂,而且都是梵文,印度文翻译过来的,那有很多他们的发音我们中国人不知道怎么样发音,所以他们要学习。翻译的时候要把它声音翻译得正确,就开始有了拼音。他们不叫拼音,他们叫反切,切刀的切。比如说东西南北的东,它是德宏切,用德的声母用宏的韵母,Dong。最早与佛教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看过,最伟大的一部著作卷数非常多的叫《华言经》,好几十本。你把《华言经》的第一本打开,第一本的第一页都是告诉你怎么样拼音。
所以从那个时候,从齐梁以后佛教流行以后注意到声母跟韵母声韵,所以他们就发现你如果用同一个声音的字写成诗不好听,用同一个韵写成的诗也不好听,他们举一个来说。比如“溪溪啼”,溪水的西边鸡一起都啼叫了,这个意思可以,溪水的溪跟鸡叫了。可是“溪溪啼”,念出来不好听,所以他们文人就,说诗我们知道声韵,所以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声韵应该怎么样避免重复,怎么样避免出现平头上尾的种种毛病,才开始慢慢讲究平仄。说第一个字用平声,第二个字用什么声,如果上一句用平声下一句用什么声,所以才有四声八病的产生,然后才形成了格律诗,才有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个调子才好听。这都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这是我们的诗歌在历史上自然演变形成的,发现这种声调最好听,所以就有了这种五言的格律诗。那么有了七个字的诗就把五言多两个字,如果五言是平平平仄仄,就加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如果仄仄仄平平,加两个平声,平平仄仄仄平平,用五言的基础。五言的开头两个是仄七言加两个平,五言的开头两个是平,你七言是加两个仄,这是我们五言格律诗七言格律诗的形成,它都是文学史上自然演化,不是某一个人张三李四说你们要用这个格律,没有这样的,这是自然形成的,这是当他们知道中国语言的特色以后,按照中国的语言特色在历史的演进之下自然形成的这种格律,不是一个人固定的。
诗歌的意象绝不是简单的语言重复
主持人:中国古典诗歌之所以美还有一个就是它的意象,给人感觉非常美妙善于联想。可是学者有人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意象是不断重复的。比如伊人,比如独倚栏杆这些等等,为什么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叶嘉莹:不错,中国是一个注重传统的民族,传统里面一个语言如果被后来的人使用了很久,按照的文学理论来说,这个词语就成为带来很多文化遗产的一个特殊的,我们管它叫一个特别的语码,一个语言的符码。语言的符码虽然重复,但是内容并不重复,不是说倚阑就都是倚阑了,每个人都可以用倚阑,每个诗的倚阑都有不同的作用。
举例来说,“蛾眉”,最早出现在《诗经》,说一个美丽的女子是卫国的庄姜夫人,螓首蛾眉,这个女子长的是“螓首蛾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个“蛾眉”是什么意思?在《诗经》的古代原始的时候,那时候形容词没有很丰富,它形容一个,怎么美呢?很朴素的民间就说,蝉,知了,秋天大声叫的知了,她的头是螓的头,知了的头是黑的比较方正,所以中国女人有的时候结婚要摘一摘脸,把鬓角弄得非常方方正正。他说美丽的女子,这个发鬓是很方正的,像黑色的知了的头是螓首,美丽的女子她的眉毛是蛾眉,像扑灯的蛾子,眉毛有两条触须。女子的眉毛这样长长的弯弯的就像蛾的眉。手如柔荑,手就像柔软的植物像茭白笋之类。齿如瓠犀,牙齿白白的就如同胡瓜的瓜子一样。所以最早的蛾眉的来源本来只是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而且常写实的非常朴素的民间的语言,就像飞蛾的两个触角。
后来到了楚辞的《离骚》,屈原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屈原自比成女子,他在楚王的宫中受到,他说那些女子嫉妒我的蛾眉,蛾眉代表美丽的女子。现在屈原就自比为美丽的女子,就说我的才学品德是美丽的,他们嫉妒我,“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所以我说我很多。“蛾眉”本来是朴素的形容一个美丽的女子的眉毛,从屈原开始这个“蛾眉”就代表一些有才学有理想的钟爱的一些臣子。
蛾眉传到后来,像唐朝一首诗,唐朝的温庭筠也作诗也填词,他说“懒起画蛾眉”,这个美丽的女子她早晨很懒懒的不愿意早晨起来画她的蛾眉,“弄妆梳洗池”,因为这个蛾眉有这种比喻的意思,而且跟温庭筠同时代的一个诗人叫李商隐。李商隐写过一首无题诗,他说“八岁偷照镜,蛾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做裙衩”,他也用了蛾眉,他是说她从小就非常得用功,希望自己的才学品德志意都是最崇高最美好的,他说八岁的时候我就偷偷照镜子,我那时候就已经能够画出来非常美丽的蛾眉。蛾眉代表个人有美好的才学和志意,所以李商隐是说他从很年轻自己自身的就是有美好的才学和志意。像这个蛾眉传下来在中国的语言就带着丰富的历史背景,代表一个才学美好的象喻。
我们不要举历代这么多象喻,我举一首我老师的词,当时我在辅仁大学上课的时候,是日本占领期,我的老师写了一首词,“不是信来却凭栏,小楼楼外万重山”,他说我近来为什么怕靠在栏杆上,因为靠在栏杆上就看到远山远水,那就是我们祖国的土地,现在是国破山河在,“不是信来却凭栏,小楼楼外万重山,凝泪眼画眉弯”,我满眼的眼泪凝望远方,盼望我所期待的那个人回来。他当然说的是祖国。所以中国有一个传统,用思妇、相思的女子期待一个远方的人代表所有的各种和盼望,所以他说凝泪眼,但是我还要画我的眉毛。“示范旧谱带旧蝉”,我要把我的眉毛化成一个谱,眉毛有各种的谱,有各种的图样,我画的是我的旧日的图样,就是你在家没有走以前我就画这个眉毛给你看,你就欣赏、赏爱我这个眉毛,我现在仍然画的眉毛是当年你所赏爱的眉毛,我就等着你回来。那已经是抗战的时候,他的象喻他的寄托是表示了对祖国的怀念。所以中国的诗词常常用同一个语言,不同的作者他们有不同的托义,不是重复。
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不熟悉,他也看不出来“蛾眉”里面有什么深厚的意思,他也看不出来我的老师说我要示范旧谱、凝泪眼画眉弯是什么意思,他以为都是蛾眉,其实每个“蛾眉”在每个作者的使用之下都有他个别的意思。
现代年轻人没有文化积淀 太肤浅
主持人:您刚才讲了“蛾眉”,这个词在不同诗里面有不同的意思,还有很多典故,当代人也希望走进这些诗词、理解这些美。
叶嘉莹:当代人要想读古诗词,他要了解中国整个文化的传统,只看一首诗是不能理解的。因为我们中国的诗,里面蕴藏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
所以,我为什么我要给现在的年轻人讲诗呢,因为他们文化积淀不够,他们看不懂诗词的内容。他不懂得这首诗有什么好处,此外,他们也分辨不清哪首诗是好诗,哪首诗是坏诗。很多年轻人以为什么花花草草的就都是诗了,这是他们太肤浅,他们没有读过历史,没有读过大量的诗词,看过一两首就自以为自己是诗人了,这是不够的。
主持人:那您认为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让年轻人增加文化积淀?
叶嘉莹:那就要多读古人的诗词,而且要多读对古人诗词进行解说的书。我的所有那些书,都是诗词的,都是把诗词里蕴藏的传统文化告诉年轻人的,你要想看懂唐诗宋词,那就看我的《唐宋词十七讲》,里面对“蛾眉”的来源讲得很仔细。
主持人:诗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是配合着古时候古汉语的发音,可能现在我们的普通话和古代人说的话不一样,这会不会导致我们在吟诵古典诗歌的时候失去美感?
叶嘉莹:其实古代人,他们每个人说话声音和音调都是不一样的。比如,杜甫是河南人,李白生在靠近西域那边的碎叶,然后在四川长大的,所以他们两个人说话的声音肯定就不一样。可是他们做出诗来那个平仄是一致的,不是说杜甫有杜甫的平仄,李白有李白的平仄,杜甫用的平声字,李白也认为那是平声;李白用的仄声字,杜甫也认为是仄声。不管你是在河南还是在广东广西,这个基本是一样的。只是古人所说的四声分为“平上去入”,这个入声字在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里面没有了。
普通话为什么没有了?因为中国的北方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战乱,很多外族入侵,不管是五胡乱华,还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以及后来的蒙古、后来的满族,他们都打入到了北方中原。当他们进入北方,他们就开始学习汉语,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就把我们原来的很多语调改变了。
元朝后来统一中国,元朝的首都就在大都,就是现在附近。清朝满族入关以后它的首都也是。古代人不管出身广东还是广西,他们如果想要做大官,就要到中央,首都。
可是,大家有的说广东话、广西话,有的说江西、河南,中央朝廷如何办公呢?大家说话彼此不懂,所以大家要说一种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的普通话在英文叫做mandarin(编者译:普通话,又指(旧)中国的高级官员),mandarin是做官的人所使用的语言。中国版图这么大,四面八方说各种方言的人都要到来、都要说同样一种话,要不然就都是鸡同鸭讲,他讲你不懂,你讲他不懂。
普通话曾受外族影响 最简单最易学
所以我们的普通话是北方经过几次沦陷,经过很多外族侵略以后综合起来的一种最容易学习的语言。广东话就不容易学习,广东话有九个音,它至少有九个不同的发音,我们只有一声二声三声四声,所以这是最容易学的一种语言。可是它学的时候就变化了,比如我姓叶,在广东是yep,有一个P字的和口音,我们现在只说ye,P的和口音就没有了,而且我们念成ye的时候已经不对了,虽然第四声也是仄声,ye本来是入声。过中秋节,jie是入声字,你把它变成中秋节,把节变成平声字,第二声是阳平字,它就不合格律。反观普通话,它只有四声,所以这是学起来最容易也最好统一的一种语言。
李白有一首著名的小词叫《忆秦娥》。里面的第一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箫声咽(yan)秦娥梦”这样用普通话念起来,完全不好听。而是应该念成“箫声咽(ye)”,入声字。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样念才好听,入声要念出来,以前被成平声的那些字要读成仄声,诗词要讲究平仄才是对的。
虽然现在普通话没有入声了,但是至少要用仄声。诗要讲平仄,但这个平仄并不是一个地方、一种方言的平仄。所有的人,不管你是广东、广西、山东还是山西人,都要讲这个平仄。中国古代的语言本来都有平仄,我们北方沦陷久了,所以现在入声字说不出来了,就把它变成平声了。
主持人:那您认为我们现代人读诗要不要恢复入声?
叶嘉莹:现在人读诗,如果你用普通话朗读,就失去了音调格律的美感,读起来不好听了。比如杜甫有一首《春夜喜雨》,这诗里说,春天的夜晚他很欢喜,我们种庄稼需要下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样不但读起来好听,也才可以吟诵。所以中国有吟诵,吟诵一定按照平仄的声音来吟诵,你把声音读错了吟诵不出来。
只有用真诚的情意作诗 才能传之后世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在强调要恢复中国传统文化,诗词自然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那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从古典诗词中汲取力量塑造出中国人的一种品格呢?
叶嘉莹:那就不止是读音的问题了,你要读到古人他写这篇作品的时候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志意,一个伟大的作者他是用他的生命来写作他的作品,他是用他的生活来实践他的作品。你满口的口号,说忠孝,但你做出来不是那回事,你的作品里面都是,你这个作品没有生命,也不会人。
只有最真诚的作者,他的情意才能后来的读者,所以诗的高下好坏就看诗人自己的品格,以及志意的高下好坏,那些喊口号的诗,今天这个一番,明天那个一番,净写赶时髦的诗,但没有一句是实话,没有一句有真情,那都是垃圾。
主持人: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欣赏古典诗词该如何入手,首先应该读哪些诗词比较好?
叶嘉莹:当然要多读,但是没有人带领你,你进不去这个门。我现在90岁,教书教了70年,我念书是从四五岁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我就开始背诗。我至少跟诗词接近了80年。就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进不去这个门,所以我才写了那么多说诗说词的文章,到现在我90多岁了,有人请我讲诗词我还会去讲,我就是要把这个门打开,让年轻人认得我们诗词里面有这么多精彩的内容。
所以我盼望大家去读我的书,我写《唐宋词十七讲》,把唐宋名家词的好处都尽我的可能说出来了,也许我说的不够透彻、不够完美,但是我把我所理解的、所体会的说出来了。
如果你自己读诗读不懂的话,你就要看一看前人的作品、前人解说这首诗词的作品,但你也不能够他,你看前人解说,然后想想自己能不能跟它有共鸣。一定要多看几个人的解说,哪个人说的对,哪个人说的错,你要有自己的审判能力。你如果睁不开眼睛,就永远认识不到诗歌的真正魅力。所以,你要找好的诗歌解说,把你的眼睛打开。
兰花和荷花代表中国人的志意
主持人:从您的文章和住处的装饰和摆设中可以看出您对兰和荷这两种植物非常喜爱,除了您提到的个人因素之外,这两种植物在中国古典的诗词文章当中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对的影响无疑是长久的,它对的影响无疑是积极和长久的,当下,发扬和传承这种“”,对传统,有哪些?
叶嘉莹:兰花、荷花还有菊花,它们对我们的都不相同。像荷花,最有名的就是周敦颐写过《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这是,它从污泥之中长出来,但是不染,而且你看水珠雨点都散在瓣上,在叶子上不停留,很多水滴小水珠,凝成大水流,一摇一摆滚下去,叶子,还是干的,我曾经问过生物学学者,为什么不沾染呢?他说因为它的表层有一层纳米,这是现在的科学的解释,所以莲是不染。
兰花的香气不像现在的一些香花,有非常刺鼻的香味。兰花它常柔和的,细细的,不知不觉之间就闻到了它散发的一阵香气。陶渊明有一首诗,是《饮酒幽兰生前庭》,人家不知道你的乱草里面生了兰花,当一阵风过去以后,你闻到它的香气才知道这个是兰花。兰花是不炫耀自己的,“兰生空谷,不为无人而不芳”,兰花就是长在一个寂寞无人的山谷之中,它不因为没有人欣赏它就自己不香了,因为它的本质就是香的,这代表了兰花的品质,这是在中国历代诗人里面,他们常常借它来表达自己的志意。
讲述爱情的小词里蕴含境界的高低
主持人:您长期研究王国维,您对王国维的三境界都有您自己新的解释。您认为王国维不停追求理想的这种执著对当下有一种什么样的借鉴和学习?
叶嘉莹:我研究王国维的境界与王国维《词话》的三种境界是完全不同的,王国维说的小词里面有一种境界,这个跟他说的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三种境界是两种不同的意思。
小词里面表面写的都是跟爱情,可是同样写和爱情,它里面含蕴的意境有高低大小的不一样。
比如说我们举一个,同样写江南的女孩子,有欧阳炯的一首词,“二八花钿,胸前如雪脸如莲。耳坠金环穿瑟瑟。霞衣窄,笑倚江头招远客”(欧阳炯《南乡子》)。这个女孩子胸前像雪一样白,脸像一样美。这个小词写摆渡船的女子,没有很深的意思。
还有另外一个作者写了一首小词,“越女淘金春水上,步摇云鬓佩鸣珰,渚风江草又清香”(薛昭蕴的《浣溪沙》),说一个女孩子采菱,在水里面淘金,水里面有时候有金,她的头上插着步摇,耳上带鸣珰会响的耳环,都是写江边美丽的女子。
欧阳修也写过一个江边的女子,“越女采莲秋水畔,窄袖轻罗暗露双金钏。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丝争乱”(欧阳修《蝶恋花》)。有一个女孩子在秋水的旁边采,窄袖轻罗,当然她采怕袖子湿了,所以是窄袖,而且采的时候天气还蛮热的,所以罗纱的意思,在窄的罗纱袖子里面隐隐约约露出来她戴着一对黄金的手镯。“照影摘花花似面”,她一摘花,她看到这个荷花的影子,她觉得她自己的脸在水中的影子跟花一样美丽。
当她发现她自己的美丽以后,“芳心只共丝争乱”,忽然间,她心里面发生一种动荡,就是对于自己的美的发现。对于一个人,还不能只是说容貌的美,你在自己的人格、学问、品行之中,有没有发现过美好的东西?你应该珍重,应该爱惜,你发现你自己是有价值有美的人吗?还是同流合污跟大家一样的人呢?
你忽然间了,发现自己跟别人是不同的,所以引起了你心头的一种思索。欧阳修就写出来,自己跟别人的外表是不同的,所以他是有一种对于美的,对于美的认识,然后他说“鸂鶒滩头风浪晚。雾重烟轻,不见来时伴”。当你认识了自己美之后,你就达到一个自己的境界,那时候这个水边的天已经黑下来了,他说“雾重烟轻”,海上有雾气来了,远方有烟霭,“不见来时伴”。
他来的时候,是跟一群采莲女子来的,可是当她发现自己美丽的一刹那,那些个女子不见了,那些个女子都走了,他也不知道。“隐隐歌声归棹远”,远处传来一片歌声,随着这个船越走越远了。
现代人不分辨美丑 很
陶渊明写过一首诗,是《归园田居》(共五首)中的一首,陶渊明说“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有一天,我有空闲,我就带着我的儿子侄子晚辈,“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看到这个村子里面有些人搬走了,剩下一个颓废的空的村子,还可以隐约看到这里是他们的井,那里是他们的灶,但是他们的桑竹柳树没有人栽培,都已经枯朽了。
他说他出来的时候带着一群子侄出来的,在他们走过这一片荒凉的村落的时候,当他看见的盛衰,看见那些颓园败景的时候,他最后说了两句。他说“怅怀独侧还”,我满怀惆怅,人生如此短促,如此无常,我满心的惆怅和遗憾。“独侧还”,我一个人单独拄着拐杖回来,那些子侄都哪儿去了?
你要读诗读词,要很精致很细微地分辨出来,欧阳修就是在“照影摘花花似面”的时候他脱离了众女子,陶渊明在“怅怀独侧还”的时候,当他经过了这一番沧桑的感慨之后,他脱离了那些子侄,有了他自己独到的对人生的境界。
诗词的蕴蓄是很丰富的,不是表面的那一点。为什么我在90岁还一直不断讲诗讲词,因为诗词里面有很深远很丰富的意思,年轻人一个都看不出来,连读的声音都不正确,看起来蛾眉都是蛾眉,都是,他不能分辨好坏高低。对于古人诗词的好坏高低不能分辨,对现在的美丑也不分辨,往往都很。所以我虽然90岁了,我还要讲诗词,如果我不把我看见的好处说出来,我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来者。诗词里面常丰富的,不是表面所看到的那一点。
主持人:最后请您能不能完整地为我们吟诵一首诗或者一首词,让网友们更多地感觉到诗的美。
叶嘉莹:本来诗是可以吟的,并没有说词是吟,你就说吟诗,没有说吟词。词的本身是Song word,配合音乐的歌曲来唱的词是歌词,是有一个谱子来唱的,像《忆秦娥》、《浣溪沙》那都是音乐的谱子,不是题目,所以本来是唱的,不是吟的。不同题材的诗词,有不同的吟诵方法,我可以吟一首我刚才说过的律诗,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也可以再吟一首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也是五言律诗。李白有一次坐船经过西江经过牛渚,那天晚上月亮很圆很大,他的船停在岸边夜过牛渚,就在停船他想到历史上一个古人的故事,古人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姓袁的书生也曾经在这里停过船,这个姓袁的人会吟诗,他就在船上吟诗。
他船上吟诗的声音被一个过的姓谢的将军听到了,将军觉得他的诗好吟的也好,将军下马约他出来见面就请他出来做官了。李白想,我也会做诗,我做诗比姓袁的好多了,我吟诗也比姓袁的好多了,我也在水边停船,怎么没有一个骑马的谢将军把我推荐出去做官呢?所以他就怀念古人。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牛渚西江的夜晚,晴朗的天空,一片白云都没有。我登在船头上,我就看天上的明月,我就想起来当年听人家吟诗的那个姓谢的将军,我也能够吟诗,可是那谢将军不在这里,没有人听见我吟诗了,我李白的才华就没有被人欣赏,没有被人认识。这里牛渚西江是可以碰见一个谢将军的地方,我没有碰见,我明天把我的船帆挂起来,我就要离开这里了,那我以后再遇见像谢将军这样欣赏我的诗人,可能就更加渺茫了,这是李白诗大概的意思。“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