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立派不容易 睇戏要睇大老倌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石小梅工作室出版的昆曲《桃花扇》漫画
  石小梅工作室出版的昆曲《红楼梦》漫画
  蒋文端饰王昭君
  黎骏声《碉楼》海报
  彭庆华《梦·红船》剧照郑迅/摄
  纪念红线女演出
  曾小敏《白蛇传·情》剧照郑迅/摄
  欧凯明《斩经堂》剧照郑迅/摄
  红线女
  红线女之墓郑迅/摄
  羊城晚报记者钟哲平
  白玉凝脂,笑容甜美。蓝天映衬,万木寂然。红线女雕塑神采奕奕地坐落在广州银河园。
  家人来献花、市长来献花、爱她的观众来献花……这是一个缅怀红线女的纪念月。她的音容笑貌无处不在,仿佛从未离开。
  纪念演出、学术论坛频频举办,人们在缅怀红线女的同时,不免忧虑,女姐仙游之后,粤剧还会出现如此有分量的明星吗?戏剧的核心是表演的艺术,观众看的就是名角。在传统戏剧式微的今天,培养名角、创腔立派,无疑比戏剧盛行的年代更难。但也正因如此,观众更怀念名角,名角。哪个剧种有名角,就有生命力。戏剧一旦不再生产名角,将沦为被研究的文本。
  壹
  有名角,一个剧种才有与其他剧种对话的能力
  名角,粤剧称为大老倌。在红线女纪念月的各种活动中,红线女的称呼包括“永远的红线女”、“艺术大师红线女”、“劳动人民的红线女”等等,而在广大粤剧观众心中,红线女就是亲切、美丽的“女姐”,是一位响当当的、不可复制的粤剧大老倌。
  去年12月8日,红线女病逝,享年89岁。
  今年12月8日,“永远的红线女——粤剧界纪念艺术大师红线女晚会暨红派艺术展演”在中山纪念堂进行。除了忌辰当天的纪念晚会,整个纪念月的活动还包括:12月7日在红线女艺术中心举行的“京粤同台专场演出”,12月17日上午在广州银行园举行的瞻仰红线女墓园雕像仪式,12月17日晚在广州大剧院举行的“劳动人民的红线女——广州市缅怀一代名师红线女文艺晚会”,12月18日在红线女艺术中心召开的“缅怀艺术大师红线女座谈会”。
  红线女是怎样成为大老倌的?请听座谈会上各位“大佬”们的发言。
  戏剧研究专家、《红线女艺术研究》主编谢彬筹说:“红线女德艺双馨,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粤剧界要发扬这种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戏剧评论家、《红线女电影艺术》作者谢友良说:“红线女天生丽质,手眼声法步无一不美。梅兰芳说,红线女的身段乍一看不明显,却有种内在的节奏感,这是一种把有形化为无形的高超的表演境界。她在别人走下坡的年龄,仍能攀登上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专程从赶来参加座谈会的中国戏曲研究院研究员谭志湘广东成立“红学”。她说:“此红学非彼红学,不是红楼梦,而是红线女。红线女的成就,完全可以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学科,作系统的、全面的理论研究。”谭志湘还谈到著名戏曲评论家郭汉城和红线女的情谊。就在去年,红线女在梅兰芳剧院唱完《荔枝颂》,来到二楼包厢陪郭汉城看戏。89岁的红线女做了一个经典的奋斗型手势,对97岁的郭汉城说:“你不老,我也不老,我们还要干。”
  著名粤曲作曲家蔡衍棻说:“红线女就是美的。她年纪大了以后有一次上台,唱曲时总是微微侧身对着观众。我很纳闷,女姐的台风怎么变了?后来才知道,她那天腿有点痛,站不平稳,侧身就看不出来,依然很美。她永远把最美的一面留给观众。”
  著名粤剧编剧梁郁南说:“红老师热心粤剧创作、关心后辈的诚意,让我念念不忘。1997年的一个深夜,我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来的老师说,刚刚看了我写的新戏,很开心。我们聊了一个多小时,老师还提了一些。我是做梦都不敢想红线女会亲自打电话给我的,所以完全没想到是她。聊完以后,我小心翼翼地问,请问老师您是?她亲切地回答,我姓邝的。”
  梁郁南的小故事把大家都逗笑了,红线女亲切的笑容、和蔼的声音,如在眼前。
  接着梁郁南的话题,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也说道:“红线女老师关心后辈,是众所周知的。当年把我们团的欧凯明、黎骏声从外地挖掘过来,还接到家里同吃同住培养他们,这些都是没有几个大牌明星能做到的。红老师的不仅体现在关心后辈,还体现在她的‘单纯’。每次搞活动,一提到要拨款,她就反对。说不要花的钱,最好不花钱也能办事。就在红线女老师去世前两天,还把我们叫到她家里,商量怎么把粤剧办得更好。”
  红线女对粤剧的点滴深情,大家历历在目。座谈会上最为感人的,是红线女的儿子马鼎昌的发言。他说:“纪念马师曾和红线女最好的方式,是用作品告诉,尤其是告诉和海外的观众,他们上世纪40年代从回到祖国,这个选择是对的。1993年,妈妈到演出,我近距离看妈妈,也很惊讶,她快70岁了,还是唱得那么好,那么美!妈妈经历过不少,但依然这么‘硬净’,这是祖国的底气在支撑着她。妈妈回到广州,能做到他们在做不到的事情。”寥寥数语,可谓知母莫若儿。
  广州市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谢海涛的思考,则跳出了亲友般的追思,更为宏观。他说:“红线女的一大功劳,是把粤剧推向了全国。虽然粤剧很早就了全世界,但主要是随着华侨流动,乡音使然。而粤剧全国,我认为比全世界更难。一个地方剧种全国,是剧种本身的魅力,你必须具备与其他剧种对话的能力。红线女做到了。”
  贰
  “多演”和“多学”,培养名角的两种思
  对于谢海涛所说的“推向全国比推向世界更难”,余勇深有体会。广州粤剧院近年经常到海外演出,剧场所在区域,往往决定了观众的构成。比如去欧洲演出时,剧院多在本地人的生活区,观众就有不少老外。如果去美国等华人多的城市,演出的剧院多在,观众就以华人为主。曾有老外对余勇说:“我们想看,都买不上票!”
  2005年,广州粤剧院到海牙演出,有一场长达8小时的粤曲汇演,来了很多当地人。他们虽然听不懂,但是很投入,中场跑出来买个面包,买杯咖啡,又跑回去看。余勇问他们喜欢看什么,观众说:“衣服好美,音乐好听,功夫好看!”这让余勇甚为欣慰。他希望粤剧全世界,并不只是全世界的,而是像当年梅兰芳、程砚秋那样,真正用中国传统戏剧本身的魅力征服欧美观众。
  可是,我们还能产生梅兰芳、程砚秋、红线女这样的名角吗?
  所谓名角,要有首本名戏,有独特的唱腔,有传唱的名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经典。正如京剧在上世纪初有谭鑫培、杨小楼、余叔岩,二三十年代有“四大名旦”,四五十年代有裘盛戎、张君秋、谭富英,五六十年代有杜近芳、赵燕侠等,粤剧界则有二三十年代的白驹荣、李雪芳、千里驹,三四十年代的薛觉先、马师曾、廖侠怀,四五十年代的红线女、罗品超、芳艳芬、任剑辉、新马师曾,五六十年代的罗家宝、陈笑风。每个名角背后,都有令人耳熟能详的名剧和传唱不衰的名段。
  当传统戏剧已不再是主流娱乐,这些“名角要素”该如何一一实现呢?
  广东省粤剧院院长丁凡的观点是,要“多演”。
  丁凡对羊城晚报记者侃侃而谈,介绍了省粤剧院培养名角的举措。丁凡说:“就是要多演出、多见观众,包括去港澳地区,去海外演出。以老带新,是培养名角这个漫长过程中的一个举措。名伶甘当绿叶,为青年新秀配戏。从梁耀安、吴国华、曹秀琴等淡出舞台,我们剧院主要由蒋文端、麦玉清、姚志強、曾小敏、彭庆华、文汝青等演员担纲三个团的主演。平均每个团每年都有超过一百场的演出。省粤剧院到海外演出是最多的,整体实力也是最好的。不论下乡演出或到港澳地区演出,都是价位最高的。
  能成为名角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努力,还要多种‘踏台板’。我们尽量让粤剧院的主要演员多参加全国和全省的演出及比赛,想方设法为青年演员搭建锻炼平台,以演带练,出台一系列励措施,鼓励青年练好本领,在演艺赛事中取得佳绩。名角也需要项来‘打底’!我们还出版季刊,大力宣传年轻演员。
  一个演员由新秀成长为名角,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自身艺术的积淀、充分的锻炼机会、所在剧团的综合艺术水平和学习氛围等因素缺一不可,还要看观众的接受程度。现实很,虽然一出戏的呈现靠整体,但戏曲艺术就是角的艺术,观众大多是冲着角去的,名角之于演出团体,就是实力和质量的象征。一个剧种、一个剧团没有名角就没有观众,没有市场。经过几年的运作,蒋文端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女演员,得过梅花,参加港澳大型的粤剧演出也是最多的。青年一代的曾小敏、彭庆华在青年观众中确立了一定的地位,文汝青、李嘉宜等也逐渐成长起来。”
  余勇对于培养名角的思,则是注重“多学”。余勇认为,文化素养的提高对好演员的培养十分重要。“一个优秀的传统戏曲演员,要具备较好的文化水平及古典文学,你的整体提高了,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的粤剧大老倌,旧学都不错。”提到旧学好的大老倌,不得不提马师曾。著名戏剧家田汉有诗赠马师曾:“明月长堤直到今,卅年两接绕梁音。拔剑情怀烈,谢宝听潮感慨深。词里惯趋佣保语,诗成先使老妪吟。香山佳句师曾剧,一例能抓大众心。”文人与大老倌,就是这样相敬相惜的。
  令余勇自豪的是,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如今拥有欧凯明、葛锐娟两个研究生学历的演员,还有8个本科生。“今年又考上两个研究生了!”余勇高兴地说。
  2011年年底,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正式成为中国戏曲学院2012届粤剧本科班教学实验,采取“合作办学、两地培养”的模式打造优秀表演人才。余勇说:“我们的,都是全脱产的,工资照发!学成归来,根据演员们的行当及特长,为他们配戏,给他们拍纪录片。”
  叁
  雕琢剧本、设计唱腔、乐师衬托,成就大老倌缺一不可
  除了“多演”和“多学”,丁凡和余勇也同时提到了优秀剧本对培养名角的重要性。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薛马争雄,粤剧繁荣。薛觉先和马师曾均改变了传统粤剧完全依靠“开戏师爷”写戏的习惯,而是集思广益,让演员与编剧一起讨论剧情。马师曾更在剧团内创立“编剧部”,对剧本不断斟酌打磨,追求艺术与市场结合的精品。当年有班主请马师曾演戏,马师曾说:“你先问问陈天纵吧,陈编剧的酬金要和我一样。”薛觉先上演新戏时,也要求戏院写广告时,把编剧南海十三郎的名字与自己并列。
  羊城晚报记者提起这段粤剧界的黄金时代,编剧梁郁南感慨地说:“大老倌和好编剧,是唇齿相依的。没有好的编剧,名角难以产生。名角不是街边杂耍,他必须以塑造人物而成为角,而人物的根据是剧本。当英雄颂英雄,大老倌寻访贤士为自己度身订剧本,才能创造声腔流派,成就好戏、好角。编剧要靠大老倌才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梦想。大老倌要依靠好编剧才能创腔立派。当然,一流的编剧,也能超越演员和时代。几百年都在演汤显祖、王实甫的作品,而演员换了一代又一代。”
  除了编剧,专门为演员设计唱腔的音乐家也极为重要。戏迷都知唐滌生对于任剑辉、白雪仙的重要性,却往往忽略了音乐家生对于《帝女花》的功劳。《帝女花》中的《秋江哭别》和《妆台秋思》两首古曲,是唐滌生发掘,由生根据“任白”的唱腔改写,再由唐滌生填词,才唱至家喻户晓、。
  余勇还提到,他们剧团的乐师如今和几个名演员相当默契,很了解演员唱腔的特点,知道到了哪里会运用什么曲牌,在哪里要给个过门,在哪里配上鼓点。这些细微的讲究,都是成就一个大老倌必不可少的。京剧名角向来就有专门乐师配对的传统,配乐与唱腔丝丝入扣,颉颃东西。
  因为这种“讲究”,很多剧种都意识到名角模式的重要性。京剧有张火丁工作室,昆曲有石小梅工作室,越剧有茅威涛工作室。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旧式名角担纲的戏班思的回归,但实际运作往往不得不依附于这些明星所在体制的资源,因此难免有、昙花一现的遗憾。石小梅工作室还开了淘宝网店,售卖昆曲折子戏明信片、折子戏工尺谱手折、昆曲Q版iphone手机壳等新潮物件。一些京剧、越剧人物公仔,也在网上热销。争取时尚潮人的市场,广东方面也开始有所动作,广东粤剧院青年团新剧《决战天策府》的明信片及精品物件,也引发了戏迷对新剧宣传信息的转发热潮。
  这些新潮的做法,对于戏剧年轻化、生活化起到一定作用,但说到塑造名角,恐怕还得回到戏剧戏曲作品及演员本身。观众对于重量级大老倌的出现,依然翘首以待。
  原标题:开立派不容易,睇戏要睇大老倌
  稿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
  上海市新闻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9 02:14 , Processed in 0.055415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怎样识别小处女呢?她有什么特征呢? 性生理活动须具备的条件 性生活不努力不美满 性交流让我和老公做爱不再别扭了 什么影响女人性高潮
女人最受不了哪种男人的挑逗 血精到底可不可怕? 高难度的性爱姿势 你能做到吗? 性生活后疲劳难消不是小事 男人?女人已经张开双腿VS SEX
女人为何会做性梦 不宜过性生活的7个时间段 早泄怎么食疗 性爱小说中的危险行为 保健品会议营销的七大技巧
深夜隔壁传来呻吟,我该怎么办? 性高潮:为什么女人40岁才懂得性高潮呢? 女孩结婚前,请别张开你的腿 男人精子真的会枯竭吗 10种极品女人让男人上瘾
http://bbs.xxmm888.cn/thread-10843-1-1.html
http://bbs.xxmm888.com/thread-1355-1-1.html
http://bbs.51mnw.com/thread-20764-1-1.html
http://bbs.www10777com.cn/thread-598-1-1.html
http://bbs.w91.cn/thread-5878-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27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