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国家干预的思考——以美国为例展开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缘于美国房市泡沫破灭引致的金融危机现已席卷全球,每个经济体都在不同程度地遭受着“震波”带来的影响甚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主义在美国掀起,逐渐取代了自大萧条时期以来形成的国家干预主义,在金融领域,美国为了市场的需求和受自身所的市场观念使然,纷纷出台一系列法律或修订过去的法律制度,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呈现出“去干预化”的趋势。怀着主义的,美国的金融家们在“小”背景下将金融业一步步推向悬崖,最终在房产泡沫的破灭中致使整个金融业受损,引致全球金融危机。在金融海啸的狂潮中,美国在噩梦中惊醒,重新举起他们那只“看得见的手”并深深插向他们曾经自流的市场,意欲引领紊乱的市场早日步入秩序井然的轨道。从美国在次贷危机(subprime mortgage crisis)前后迥异的态度中,从他们重拾国家干预的现实中,从他们在危机关头仍然遵循法律程序作出干预举措的实践中,或许我们不应过多地责怪美国,过多地那些曾经甚至当下仍在推崇市场的美利徒们也纯属自寻烦恼,毕竟危害已成现实,只能(have to)“默默”承受危机带来的一切;唯一能做的是,我们应从中或窥视出一些藉以安抚或是予以致用的,在我国正致力于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今天,在我们已经逐渐走出以前过度的国家干预而又似乎迷茫不前的转型期间,认真反思美国在金融危机前的举措和当前正在践行的国家干预径,为我们提供些许教训、和参考。
  一、国家干预的淡化:美国金融危机的诱因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对金融业进行了新的,其目标主要是:建立高效率的金融机制、扩大银行的业务范围、存款利率市场化等;目前,美国金融机构已彻底打破了分业经营的,了混业经营的道。具体反映在立法上,缘于奉行市场化的,法律制度的设计减少了对金融的过多干预;在实践中,美联储、证管会等机构也秉承放松调控、监管的,尽量给予市场较大的空间。笔者认为,正是美国没有恰当地对金融实施恰当的干预才酿成次级房贷危机进而引致全球金融危机,也就是说,美国在立法和政策层面对金融业放松干预,淡化国家对金融市场的干预,给予了市场过多的是此次危机的诱因。
  1980年,美国为了激励房贷机构向收入处于中下层的家庭提供住房贷款,通过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of 1980),为弥补房贷机构的放贷风险,该法取消了贷款利率的,明确房贷机构可以高利率、高费率向低收入者发放贷款,贷款利率、费率的定价本身就埋下了极高的风险隐患,只是由于当时正值美国经济衰退,房贷并未因该法的生效而出现大幅增长。1982年,美国通过了《存款机构法》(the Depository Institution Act of 1982),又称高恩圣杰曼法(Grarn-Stgermain Act),允许储蓄机构购买公司债券,以提高它们的资产回报率,一些公司为了融资在金融机构精美的包装下发行各种债券来迎合储蓄机构的投资需求,改变了当时储蓄机构资产收益率非常低的状况,但由于公司追逐融资所导致的各种金融创新没有受到严格监管,这部里程碑式的法律成为推动垃圾债券市场最重要的一个因素。《1987年公平竞争银行法》(the Competitive Banking Act of 1987)在放松存款利率管制、突破分业经营模式等方面也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1989年美国通过的《金融机构、复兴和实施法》(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orms,Recovery and Enforcement Act),第一次允许商业银行收购、甚至跨州收购储蓄贷款协会,放松了美国历史上金融机构业务分业经营的管制。1999年废除了19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并于同年11月经分别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和克林顿总统签署,诞生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此部法律成为美国大萧条时期以来一部正式的新金融法律,在名称上将银行扩展至金融服务领域,这样的改动,意欲涵盖银行业和非银行业的全部金融活动,既然对金融性质的活动作了新的界定,原来的银行持股公司实际上转变成金融持股公司,也就是说,认可(实际上是提倡)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之间的联营;撤销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条款。由此,打破了美国半个多世纪以来银行、证券、保险严格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开始了混业经营的新,至此,金融市场呈现一片景象。于是,使得像花旗银行这样的金融大鳄实现了他们早已渴望经营任何金融业务的愿望。 在监管上,该法案提出由单独的专门机构负责,以美联储为例,它只负责监督商业银行,监管投资银行。但由于美国采用“双线多头”的金融监管模式,、州、中央银行等各自有着不同的监管范围,这种体系的缺陷是监管机构交叉重叠、监管空白过多,在发生问题时必须跨单位协商,监管的效率低下而成本高昂,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监管真空或监管不力中游刃有余,危机中,这种监管制度的致命缺陷无遗。
  从政策层面看,在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执掌美联储期间,美联储为了防止网络泡沫破灭和“9.11”事件引发经济衰退,连续13次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2001年1月的6.5%下调到2003 年6月的1%,创下45年来的最低水平,并将1%的低利率维持到2004年6月。市场翱翔,空前的低利率大幅降低了贷款的实际成本,中下层收入者在低利率的引诱下开始了“非分之想”购房,房地产商也开足马力利用宽松的金融政策大赚一把,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投机,导致房地产价格大幅上升,形成更大的房地产泡沫。从2004年6月起,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美联储逐步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到2006年8月提高至5.25%,随后一年内维持不变。与此对应,房屋贷款利率也有所上升,2007年已达到6.7%。 由于次级房贷的还款大多采用先低后高的模式:前两年采用固定利率,初始还款月按揭额很低,但两年后采用浮动利率并增加还款月按揭额。这样的还款方式致使利率上升无疑对借款人的还款形成压力,尤其是对浮动利率的次贷借款人影响更大,此时,过度的危害已经凸现。可见,美国房产在联储一降一升的推动中,形成的泡沫终究还是破灭,引发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在这一层面上,次贷危机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失败不无关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D. Sachs)发表这样的观点:“此次全球经济危机会在历史上记下格林斯潘的一笔,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是这次危机的始作俑者,美联储从1990年代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松懈的金融管制引发了这次危机。” 他还认为,格林斯潘助长了两个泡沫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在这两个泡沫时期,资产价格上涨导致美国家庭相信他们的富裕程度远远超过过去,从而他们在房产、汽车和耐用消费品上大幅度增加开支。对次贷危机爆发诱因,曾经被尊为“史上最伟大的央行行长”格林斯潘本人也承认,他错误地解读了住房市场的繁荣,对住房市场不可持续的投机泡沫破裂给经济造成的估计不足,在听证会中他坦诚过去未能对于衍生性证券加强规范,使得今日的金融危机更形恶化。 另外,在听证会中,过去强烈支持放松管制的证管会Christopher Cox也认为过去证管会对于投资银行的规范过于宽松。
  从上述一系列法律的实施以及国家机构的行为可以看出,美国自大萧条时代以来所秉承的国家干预在危机前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摒弃。走在经济发展领头地位的美国人特别是金融业人士,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意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国际化的到来,认为以前的法律已经了竞争与发展,也应该少插手市场,欲求变革既有的法律制度,为他们提供宽阔的发展空间,最终他们如愿以偿。不容否定,随着诸多金融业制度被取消,以及美联储、证管会等监管机构放松对金融业的管制,使得各种贷款产品满足了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金融衍生品得到飞速创新,特别是信息技术引领的虚拟经济奇迹般崛起(如房屋抵押贷款的证券化等),淡化国家干预所形成的市场之观念几乎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到危机发生前,美国经济一直保持“繁荣”。然而,当美国人在尽情享受一片“荣景”之时,他们却忽视了正是国家放松了对经济、市场的干预,化走过了头,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耦合”, 金融衍生产品泛滥,抵押贷款市场发展过猛,尤其次贷规模呈爆炸式增长,美国经济逐步了过度的虚拟化和化,最终房地产泡沫破灭,将整个美国经济推进泥潭。
  二、国家干预的复兴:美国金融危机解困的出
  面对金融危机,美国在各个方面加强对市场的干预,不管是在立法上还是政策调控上都表现出积极的行为,一反多年以来市场调节的常态,重新拾起久违的国家干预。
  自2006年起,美国房市开始持续走低,抵押品赎回权,住房被的事件发生率不断上升,美国鼓励贷款者及相关服务机构加速按揭贷款再融资,积极对按揭贷款进行再重组,对穷人进行部分减免,这样可以使部分借款人贷款债务在近期内不会有显着上升。然而,根据美国的法律,购房者必须把收到的债务减免作为收入而应纳税,在此背景下,美国于2007年12月18日通过《抵押贷款债务减免的税收豁免法案》(Mortgage Forgiveness Debt Relief Act of 2007),12月20日经前总统小布什签署,正式成为法律。法案确保房屋所有权人在其住房抵押贷款进行调整以避免房屋赎回权或其他财务问题的情况下将不会面临税收负担,房贷债务减免的期限为3年,使房屋所有人不必担心(至少在3年内)对债务减免的税收。该法案将对房屋所有人在其住房按揭贷款收到减免时候同时进行税收豁免援助,增强他们对债务的抵抗能力,帮助有能力的购房者避免房屋赎回权,可以鼓励债务人不需要担心承担税收,使他们积极与借款人协商对住房按揭贷款债务进行重新安排与调整,降低了按揭债务危机的那些住房所有者其住所被债主的可能性,从而减少他们被赶出的几率,该法案的出台是美国在解决住房市场动荡问题上迈出的强有力的步伐。2008年2月13日,美国前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法案。通过大幅退税刺激消费和投资,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根据法案,个人最多可得到600美元的一次性退税,一对夫妻最多可得到1200美元的退税,每有一个未成年子女可多得300美元退税;同时,一些小企业也将得到部分退税。
  自2007 年 2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3 月 13 日美国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濒临破产进而次贷危机,至2008年9月,华尔街鼎盛一时的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最大储蓄银行互惠银行倒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GI国有化,美国国际集团(AIG)摇摇欲坠,若不能得到金援,随时难逃破产命运。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似乎一发不可,面对此危及情景,布什于2008年9月23日正式提出7000亿美元救困计划的立法草案,此草案仅三页,条文共12条,9月29日遭到否决。由于事关重大,和白宫高级官员仍然修改计划,希望利用一切可行手段金融系统和美国经济,最终紧急通过修正案,在强大的压力下,于10月3日通过了《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该法案通过剥离金融机构在地产和商业领域的问题资产(troubled assets),使金融机构获得充实的资本金,进而提高信誉度和实力,向市场重新提供贷款,避免经济陷入衰退。在法案中,还具体了财政部长在决策时应全盘、审慎考量诸多因素,如纳税人的利益、协助一般家庭保有住宅并稳定社区、对为服务中小阶层为主的金融机构提供协助、保障美国人民退休收入的安全性等。同时财政部长应接受司法审查,若被认定系属、任意、权限或不符法律,应认为违法,做出的决策要被废弃。 2009年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美国经济复兴与再投资法》,根据该法的,将拿出7870亿美元巨资,用于刺激美国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机会,主要包括减税、鼓励企业投资、增加就业、用于公共开支项目等。
  再就政策层面来看,面对金融危机,美联储也使尽浑身解数,发明和采用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干预手段。自2007年9月起,连续多次将联邦基金利率降低,以提升投资者的信心;2007年8月起,美联储向金融系统多次以贷款、拍卖方式为商业银行提供资金,增加流动性;运用贴现率工具,将贴现率降低,以帮助恢复金融市场稳定。另外,美联储大大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公开市场操作,直接购买企业的商业票据,为企业发行债券提供,向实体企业提供融资。美联储推出救助措施,帮助有困难的次级抵押贷款借款人展期、再融资、重新签订合约等,以缓解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违约率的上升。2008年9月,美国相继接管了美国国际集团(AIG)、房贷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还扩大了证券公司向美联储借贷所提供的抵押物范围。
  总之,在金融危机中,美国运用各种措施对市场实施干预,充分发挥一个主权国家管理、调控经济的作用,这也是缘于“国家拥有统领全局的庞大而强有力的组织系统,有能力履行干预市场的职能。” 观诸美国所采取的救援措施,不仅及于商业银行,还扩及投资银行,采取的举措都意在增加金融机构资产的流动性;还出台了减税、退税法案,降低普通债务人的纳税负担,刺激居民消费,疲软的市场;美联储采用从未试用过的措施,如直接购买企业的商业票据、为企券提供等,资金之融通。可见,美国为了救助困境中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促进经济增长,金融市场稳定,社会整体利益、,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法律的范围内依照程序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引领市场各主体朝良性方向行为。这些救援是在美国竭力主张市场经济体系下的一次十足的国家干预,如此强烈的干预已经沉睡了八十来年。
  三、国家干预的历程:迂回前进
  古典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认为市场机制即“看不见的手”可以自发调节,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在斯密看来,竞争的市场是十分完美的,的职能仅限于充当“人”的角色。主义是几乎整个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期占地位的经济理论思想。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们也认为,在竞争的前提下,经济的发展是以边际调节来实现的,价格机制是一切调节的原动力,从而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十分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认为经济发展完全可以通过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均衡,主张竞争、,反对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国家干预。
  在经济运行中,垄断、外部效应、信息偏在等缺陷的存在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自身所无法超越的,、企业、个人等市场参与者总是被这只无形之手牵引着不由自主地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个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渐趋凸显,交易成本增加,资源难以优化配置。当市场这股无形的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严重的竞争、不正当竞争和侵害消费者的行为等,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危机不知不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经济理论的弱点和缺陷充分,市场“看不见的手”无法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巧合的是,同样是英国经济学家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不同的时代里贡献了不同的经济学理论,从此,的经济模式终结,凯恩斯主义开始盛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思想主导了当时的世界,国家从过去对经济不干预或很少干预转向积极干预。在凯恩斯看来,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他主张扩大国家干预经济的,采取财政金融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息,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 凯恩斯的这种有效需求理论摒弃了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关于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以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均衡的传统理论。在大萧条以后的几十年里,纷纷奉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凭借其掌控的加大对市场干预的力度。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滞涨”局面对经济学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摆脱“滞胀”困境,新主义各学派趁机对“失灵”进行猛烈的,回到亚当斯密主义的呼声日渐高涨。以货币主义、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为代表的新主义经济学派兴起,成为这一时期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新主义各学派在理论上虽然存在分歧,但都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过度干预。新主义认为古典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仍然正确,资源的有效配置只能由市场进行,任何市场以外的力量都不能代替市场的作用,只能起作用;市场本身存在缺陷,但是克服与纠正市场缺陷绝对不能依赖市场以外的干预;市场失灵是干预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自身的原因。
  在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理论纷争的对决,而且历史的一次次危机已明证了两种理论主张的实践结果: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使主义看似寿终正寝,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将经济推向了崭新的时代;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滞涨”局面又凸显了国家干预的缺陷,新主义呼之欲出;短短二十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在,正如前文所析,在美国宽松的法制下,由市场而致的几乎同样的灾难金融危机又一次;此时,准确地说是两年以来,又一次罗斯福式的“新政”在同一个地方美国重演,美国竭力运用各种措施以他们一贯尚法的形式对市场实施干预,具体表现前文已做阐释,不再赘述。在市场与国家干预均已出过险的历史中,我们似乎应该明白,“并不是站到市场一边或站在国家一边的问题,而是在两者的各种结合和两种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程度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 然而,富有戏剧性的是,市场与国家干预之间的钟摆始终使聪慧的人们只看到两端,即要么市场要么国家干预,总忽视了摆锤摆向两端之间必然经过的区间,也许应该是关注这一区间特别是居中区间的时候了,极致的结果已被历史证明必定是。
  四、国家干预的边界:适度性
  在美国,缘于新主义思想的抬头,过去国家严格管制的金融体制遭到金融界人士的强烈质疑,实践中,金融机构一边已经在国家的袒护下“非法”经营,一边要求国家给予宽松的法制,以寻律上的性。于是,正如前文所析,国家在法律上通过一系列的废、改、立活动放松了利率管制、打破了金融业分业经营的格局;收缩了职能范围,美联储等监管层也促成了金融市场实现化。在金融市场的匡扶下,美国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智能,为了追逐最大化的利益,欲在竞争的市场一展各自优势,毫无地创新出许多神秘的、失去约束的金融衍生品,最终地酿成金融市场的泡沫、动荡和危机。
  市场之所以会带来危机,是因为其具有极大的盲目性,过度的使市场从走至非,导致市场的无序。究其深层之缘由,在于人性的自利,人们总试图以最小的付出猎取最大的收益,的市场恰好给人性的提供了广阔无垠的施展空间,正是由于人性的这种特质,加上市场力量的催化,在没有其他外部力量的约束下,结果必然极端性的,以社会危机或灾难而告终,次贷危机即是一个个金融家至极与依法“”的最终反映。
  国家干预是在经济理论“经济人”及“看不见的手”两个假设失效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也就是说,市场的非万能性和失灵的必然性为国家干预提供了理论前提,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应适时、适当地纠正市场失灵,促使市场回归,实现市场运行正常。美国救市的各种法案彰显出国家涉入市场的必要性,也有力抗辩了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主义经济观念,有人戏称是美国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可见,美国的救市行动已向袒露他们自己营造的市场经济的弊端。
  如今,我国正致力于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鉴于我们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而来,人们中仍忘却不了国家包办下的经济体制模型,唯恐重蹈当年之覆辙,随时在有意强调:市场经济就是经济、经济,现实背景中,也是以市场来检讨各种行为,看市场不,竞争充分不充分、国家计划多与否等等,不管在立法、执法还是在市场交易中,人们都在审视着我们所践行的市场模式是否是真正的像人所推崇的模式,我们甚至过我们市场中存在的一些“不”,羡慕、向往我们今天正在检讨的美国式的市场经济。而反观当下,美国诸多的救援法案和相关措施所表现出的“社会主义化”告诉我们:他们过去已经出错了。那是否就可断言我们所谓的“不”就一定正确呢?中国今天的市场经济模式是在失灵的基础上建构而来,过去无孔不入的干预让市场自身运行难以进行,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给市场较大的空间,减少对经济的过多插手,在实际运行中,因为处于强势地位的格局尚未根本扭转,对市场随意的、行政化的插手还频频发生,正如制度经济学告诉我们,在任何一次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径依赖始终是一种难以消弭的现象,但是,“径依赖往往又会导致在对市场的介入过程中出现各种非的干预冲动。” 在目前的中国,干预市场的边界很大程度还相当模糊,任意干预市场领域的冲动一时难以退出。在金融危机大肆蔓延的气候下,中国神速般地提出了干预方案:投入四万亿元来刺激内需、降低利率,就采取的政策来看,是一种财政和货币政策双松的搭配,目的很明确,即是提升经济景气,给下滑的总体经济运行增温。这种介入的初衷不可否认是尚好的,但要清楚,干预的最终目的仍在于矫正市场,“要通过间接调控的手段,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政策工具引导市场主体的行为,使市场主体的微观经济活动同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衔接一致,达到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 国家干预不应该也没理由市场原则,充其量只是起补充市场的作用而已,干预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切勿超越市场正当运行之边界,即要正确把握国家干预的度,没有一定的度,“要么市场衍化为行政的附庸,要么干预权为绝对的。而无论是哪一种结果,都是对市场机制的,都会国家干预的初衷。” 具体在实践中,就是要求国家在干预市场时,要尊重市场各主体特别是商事主体的地位和,他们依据、民商法所享有的经营自主权除了受一些特别规则(如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则)的约束外,不能对其过多的干预和。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救困的措施始终没有市场的发展,只是通过降息、注资、增加公共开支等来引领市场,通过接管、国有化来稳定市场,通过大幅减免税、退税来刺激市场等等,他们运用间接调控的方式来对市场予以干预,而非市场。
  中国是从国家干预过多的计划时代转轨而来,深深体验过失灵的危害,现在寻求的是现代化的市场经济模式,我们在承认市场失灵问题存在的同时,特别是在当前美国市场出了问题且已经或正在采取干预措施的特殊背景下,要一种“只有才能这个患病的市场”的观念,更要消除一种“只要随时干预,市场就不会出问题”的绝对性思想。在我国目前行政滞后、干预过度、职能错位与越位并存、寻租及现象时有发生的现况下,我们要考量政策操作、介入的合理方案和得当的具体政策措施,防止万能的,这种万能的在如今的里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思维里很容易产生,不能将应有所作为理解为什么都可以作为、可以调控、可以办好,如果落入这样一种万能的误区,势必会出现过度干预的问题。 应完善干预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不走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前调控之,不重蹈次贷前美国居然以各种法律形式筑造市场过度之覆辙,毕竟,次贷危机前美国对市场的这种为了使市场更的干预证明也是一种失灵。为了避免干预失灵,不管是阻碍市场型的过度干预失灵还是促进市场更加型的反向干预失灵,我们应正确处理好国家干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干预的辅助性作用,科学把握国家干预的适度性,以“有形之手”促进“无形之手”的有效运行。
  五、国家干预的正当形式:化
  在金融危机中,美国积极应对,秉承他们一贯崇尚的观念,所采用的一系列政策、方案一般都要经过一个完备的程序,如《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是经过反复讨论甚至经历了一波三折后才通过的,而不是仅依据经济境况已恶化就置于不顾,他们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突出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在美国的救助中,我们看到他们采取给金融机构注资的方式来增加流动性,放松市场银根,间接为股市松绑,情势严重之时,出面接管的“两房”( 房地美和房利美)和美国国际集团(AIG),而没有直接插入市场改变市场既定的游戏规则,以前实施的法律和政策仍然没有废弃和改变,给市场充分的依然坚守,不人为地打乱市场经济规律,以不他人的为基点(这在法案中要充分纳税人的利益得到体现),干预权人的法律义务(如《紧急经济稳定法案》第119条财政部长之决策应接受司法审查等),依照程序(如经批准等)做出化的干预,“尽管冗长的立法程序可能使美国错失救市良机,但是这种百闻不如一见的生产过程也反映出了其体制中分权制衡的。” 而反观我国,在本次危机的应对中,一系列的决策基本上仅限于行政机构单方面做出,事前没有讨论和机构参与,事后也没有正式的回馈管道和监督机制。如,2007年5月30日,为了泡沫过度及股市疯狂投机,中国突然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0.1%提高至0.3%;2008年4月24日,为了疯狂暴跌,以顺“救市”,中国又突然宣布将股票交易印花税从0.3%降低至0.1%, 这种行政式、随意性的干预有违市场规则的良性运行,可能弱化市场机制;再如,2008年7月,为了经济过热与通货膨胀,我国部署了适度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而到10月份,出台了许多截然相反的、宽松的宏观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保持经济增长。当时的市场真的会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出现陡然不同的发展趋势?市场紊乱的迹象真的如此隐蔽?实际情况恐怕并非如此,存在的问题的确值得深思,出自的这些不融的政策,让难以捕捉到预期。
  市场机制作用的领域是、法人的所及的领域,要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充分、有效发挥作用,就是要通过国家的、适度的干预来保障、法人发展经济的意思决定权,为、法人实现其权益创造条件,并借助国家干预来纠正、法人的行为,然而,国家能这样做的是、法人通过机关赋予的,应接受制约。 而且,由于“现代与的精髓在于公共的制衡与行为的化” 。 国家干预作为公共性的行为当然就应置于框架之下。倘若上文提及的我国干预市场之决策是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经过严格的程序作出,像美国那样在情急之中依然坚守,遵循,倾听各方意见,表决,恐怕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出现令人惊讶的情形。是故,法律的化是国家有效干预市场的保障,能市场主体进行活动的可预见性和确定性,干预措施的出台和干预行为的作出应依法而为,让市场主体有一定的预期,干预的效果也才会如期而至。
  国家干预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市场的失灵,以良好之市场秩序,保障社会整体利益和增进公共福利,然而这些目标都很抽象,难以形成直观的判断,只能通过一些设定的指标凭借人们的主观去认知。为此,国家干预欲实现之目标图景的模糊性决定了国家干预的不易性,也决定了干预的“度”难以把握,借助可以界定的法律规则和程序一定程度上能避免目标模糊之不足,能克服干预权主体即的有限,正如有限假定认为,“有关决策的合理论应当考虑人的生理、认识及动机的,应当探讨的是有限,而不是完全,是过程的合而不是本质的合。” 国家干预始终是具体人来实施,个人的有限并不必然导致国家的,“理想中的国家是的,而现实中的国家则常常表现出非的一面。” 正如此,遵从既定的法律规则和程序来行使干预权才能有效避免不出或少出大的失误,国家干预的化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我国行政主导性的干预,短期看来,迅速、及时地应对危机可能具有优势;但是,在我国本已行政干预过度、国企垄断优势明显的市场关系下,干预的随意性很可能延缓市场化进程。对于市场力量依然薄弱的中国经济体制而言,如何深刻理解干预的正当性、性界线,恐怕是超越此次危机本身的更为根本的问题,对市场进行干预的形态在如今的中国还需要完善。干预的目标固然重要,但目标终归是一个未知数,唯一知晓的是既定的法律规则和程序,做到严格依法干预是迈向干预目标重要的一步,“不论国家与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是否已经达到,遵守法律是其进入市场最基本的条件。” 忽视了国家干预的化,干预可能任意性,就会导致守法的信誉不足,做出的决策当然会严重失灵,从而阻碍经济发展,即是说,国家干预要认真遵从相关法律之,因为构成一国基础的基本观念是,“的运用只能以法律为基础并处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必须有一些实体性制度和程序性制度来权和经济权,使其免受机构的任意干预。” 具体而言,在干预过程中,应树立观念,一切活动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进行,活动的开展要遵循严格的法律程序,干预之措施要依照法律作必要的论证,使其化、科学化、透明化,切忌随意实施行政、经济行为。国家干预市场的来源于人民的授权,必须依法行使,干预不能触及法律底线,一旦违反就应承担责任,“法律是的天平,在配置的同时,就要相应的责任,否则,没有的责任配置,无异于君主;而没有责任的配置,无异于脱缰野马。两种情形,均与现代需求相悖。” 因此,要明确国家干预权享有者的责任,让国家干预沿之轨道前行,真正可以弥补市场调节之不足。
  【作者简介】
  周昌发,男,2008年至今,重庆大学攻读经济博士学位。
  【参考文献】
  [1]See Depository Institutions Deregulation and Monetary Control Act of 1980,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地板
匿名  发表于 2024-2-8 18:13:47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1 08:42 , Processed in 0.057454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性爱误区:浅谈女性性爱中的暗示方式 白天性爱体会不一样的性生活 同房时女人为何爱闭眼 女人床上“骚包女” 床下“柔情妇” 提高性生活质量要补充B族维生素
男人有了情欲就会表现在自己的性器的勃起上 性高潮是做爱的巅峰境界 提高性高潮的质量 女上位的四种性爱姿势 性爱误区:女生做爱中禁止暗示方式
四种性技巧来助男人缓解早泄 男 延时喷剂哪些可以用呢? 防止男性性爱衰老的方法 夫妻之间最快乐的4种做爱体位 冬季性爱三原则:一少二精三防冻
性幻想:幻想和生理课老师做那事...... 青春期性心理:入校新生和人相处要“对症下药” 全面掌握男女性高潮的真相 专家教你完整的性交步骤 网友总结:“淫性”女人的七个特征
http://bbs.xxmm888.cn/thread-827-1-1.html
http://bbs.xxmm888.com/thread-21871-1-1.html
http://bbs.51mnw.com/thread-308-1-1.html
http://bbs.www10777com.cn/thread-16476-1-1.html
http://bbs.w91.cn/thread-7230-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415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