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之韵6唐之韵6全集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山水诗人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的开朗乐观。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其实不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 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致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今天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堠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系》) 这首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有说出来罢了。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这是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的。中年丧妻以后,他就没有再娶,一直过着长斋奉佛的独身生活。这时正是后来对祖国诗歌有深刻影响的禅蓬勃发展的时期,他对禅的兴趣越来越大。他的诗歌风格也发生了变化,早年那种意气风发的诗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融全画意、诗情和禅理的山水诗。这种小诗像一幅画,诗情清淡,却又蕴涵着不把捉的禅理。他这类诗成就极高,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中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 抒怀主人公完全跳出了名缰利锁的,内心有一种以安全感为地基的,从而能进入一种绝对的境界,带任何功利的审美目光,其乐地去发现及其平凡,有时旁人发现不了的自然美。 孟和王维是好朋友,在赠王维的诗《留别王维》中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谁想假!知间世所稀”。可见他是把王维当知音的。 孟的生平事迹非常简单: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了江浙一代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盛唐的大诗人,没有谁一生像他那么平淡的。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首诗是赠张九龄的。八世纪三十年代末,张九龄从宰相的上被贬到荆州。由于欣赏孟的诗,就把他请到荆州,并给他小官做。还从来没做过官的孟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境界雄阔的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楼”,写洞庭湖的云雾迷朦,波涛浩渺,写得气势磅礴,充分展示了盛唐气象。孟所以要把洞庭湖写的这么浩浩荡荡,无际,是因为他要有湖来象征吧。在人他无依无靠,没有得力的人物来提拔他,就如同“欲济无舟楫”,想过洞庭却找不到船一样。现在当过宰相的张九龄来了,给他官做,终于使他有了施展抱负的机会。他“坐观垂钓者”,也想到湖边来钓上一条大鱼,也就是想趁此机会来干一番事业。只是很可惜,一生只活了五十二岁的孟,这时已经是四十八岁了。 从初唐到盛唐,孟是第一个大力写山水诗的诗人。他的山水诗,不困情造景,既有了某种情然后再找出某种相应的景作衬托,也不光是借景抒情,即由于某种景而生发出某种情来。他在山水诗中,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中写出来的。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气忆游。还将两行泪,遥寄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既是写景,又是抒情,或者说,这是营造出来的一种背景,根本无法说清究竟是写景还是抒情。在此之前,山水诗达到这种情景交融的境界的,
  千古唐诗 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唐太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的权杖,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被少数民族所,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李耳的,所以对老庄十分推崇。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兴盛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的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小家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在李氏集团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忌讳而被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了,揭了的短,也都只算小事一桩。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诗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 唐代实行科举,进士科尤其受人重视。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的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等有些文化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却又无从着手,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却又为力。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看看这胸襟气度!在交通和通讯工具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邻的。这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在的活着,不会有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唱出这样的豪情。 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出,不仅一声就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 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展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天子非常赐颜色。”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高唱着:“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这群边塞诗人,或在祖国的战争中一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的边塞英雄交响曲。 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里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上推上了千古的最高峰。 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一片中唐的,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哀。 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 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
  吴中四士 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有时间里,多少开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步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各自以斑谰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是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他们在当时也是都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容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唐玄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赏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四明狂客”。他和李白是忘年之交。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人谪。”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了是个狂的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题袁士别业》) 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有钱,讨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发愁。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他为人传诵的名诗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回乡偶书二首》) 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这既展示了他性格的放达,同时也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和时代的豪迈。 张旭外号张颠,以草书为名。他的草书,和李白的诗,裴蠊的舞剑。在当时并称“三绝”。裴蠊的舞剑看不到了,无从说起。拿李白的诗和张旭的草书相比较,实在是独具慧眼,其可比之处就在于都狂,都在各自的领域达到了顺乎自然而又出神入化的境界。据说张旭写草书时,写要喝得醉醺醺的,狂呼大叫疯跑一气,然后才趁着酒劲儿拿起笔来一挥而就。著名诗人李欣在《赠张旭》中说的可以这一点:“张公性嗜酒,豁达无所营,浩首穷草隶,时称太糊精。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刑。”张旭是苏州人,戏称他为太糊精真是恰到好处。 不过张旭留下的几首诗,却不像其草书那样狂放,想《桃花溪》这首诗所描绘的那样,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在淡淡的烟雾中,影影绰绰望见远处有一座高耸的桥,可是要找的地方还是找不着。诗人来到一块突出水中的大石头上,问划船从这里经过的渔人:从桃花源里流出来的桃花,流得青溪了里到处都是,叫人怎么顺着流动的桃花去找到桃花园呢?从表层信息来看,不过是说诗人来游了一趟桃花源,尽管找不着洞口,可也并不着急。这是诗意旅行,是来寻诗。可是我们顺着诗人的足迹。再来找一遍看。青溪里这随着水波翻动的桃花,到底是从哪里流出来的呢?“世中遥望空云山”,向哪儿去找桃花园呢?这云遮雾罩的桃花源,是一个地方,但更像是人生想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因此从深层意蕴看,这又是的旅游。是在进行层层深入的思考。 张若虚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他只流传下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春江花月夜》原是南朝著名的陈后主创作的,当时还谱了曲,可以唱。后来,词和曲都失传了。张若虚这首《春江花月夜》是借旧题写新诗,是借旧瓶装新酒。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故乡扬州和种种感慨和想象。唐诗中把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也叫做海,困此这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虽然说的是海,指的却是浩茫茫的长江。诗就从春天、长江、花林、明月和夜晚这五个方面切入,把由此引出的种种意象穿织组合在一起,反复咏叹拂拭不去的乡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诗人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一片明澈。诗人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 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人生却是那么短暂,于是继续感慨地叹道: 江流
  边塞诗人(下) 边塞诗人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高适和岑参,后世合称“高岑”。 高适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近,很有相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他在《别韦参军》中说自己“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举头望君门,屈掼取公卿”。盛唐即是出狂人的时代,自然不会只出李白一个。他才气没有李白大,但有实际才干。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才干最出色的、官也做的最大的就数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天子非常赐颜色。 抢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出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加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行歌》 写妻子思念出征在外的丈夫,是从战国时期以后人人套用的老诗题。高适这一首虽然也还是写了“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但冲破了这一传统题材的,从战士出征时的心态、战事的紧急、战争的、到军中甘苦不均、征人思归与对和平的向往等等,都一环扣一环组织在一起。这首诗就像用打击乐器伴奏的进行曲,节奏强劲而又沉着,声势浩大,使人听了由不得会振奋起来。 高适擅长写七言古诗,气势壮阔,开合动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他的七绝不多,但有几首也能于小中见大,具有丰富的内蕴,境界高远。千里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已,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人先极力渲染分手时的残淡凄凉:千里,白日昏暗,北风吹雪,大雁南归。在这种气候中与朋友分手,心情自然更觉沉重。但第三、四句突然一振,在这暗淡的天幕上划出一道亮色,使气氛一下变得轻松了。这正显示出盛唐人开阔的胸襟气度。“莫愁前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更多出几分豪迈,多出几分自信。 岑参是盛唐最典型的边塞诗人,在八世纪五十年代,他曾经两次出塞,在新疆前后呆了六年。他边塞诗的特点,我们应当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他是一个好奇的人,正如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陵行》)。早年他喜欢从出人意表的角度去发现诗。有了边塞生活的体验以后,他的好奇天性也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第二,岑参诗人中的一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这也是其他边塞诗人所无法比拟的。他赞叹别人“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他自己就是这样作为戎装的少年英雄驰骋在西北战场上的。他出塞时,才三十出头,正是充满锐气的年龄。王昌龄、高适等年稍长的诗人,随着开元盛世的逐渐萎缩,朝政的日益,已经开始认识到战争的和非性的一面时,岑参却还在战阵上驰骋显示英雄气慨。这种心态和思想境界,就使他的诗和高适有较明显的区别。高适观察比较深入,更多的看到战士的艰苦,因而诗的色彩要淡一些。岑参则用绮丽的笔调来凸显西北地区冰天,雪地,火山,热海的异域风光,边疆的战争,将士们,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有一种感人的厅情异彩。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少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弋相拔,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铧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写“汉家大将西出师”,在“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恶劣气候中行军。光从这种气氛的渲染就能使人感觉到,这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铁军,所以诗人信心十足地断定,“虏骑闻之应胆慑”因而要在“车师西门伫献捷”。这种的战斗,在其他边塞诗人的诗里很难找到的。 《白雪歌送武判关归京》是诗人又一重要作品。这首诗,一开始就使人感到新奇。“胡天八月即飞雪”,按常情说,这种气候应当使人感到“愁云惨淡万里凝”才对。然而,作为盛唐时期一个好奇的年轻人,岑参却忽发奇想,认为压在枝头上的不是雪,而是盛开的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至今还经常有人引用的诗句往这里一搁,就使的天空突然有了亮色,空气突然变暖了,从而也奠定了全诗豪迈乐观的基调。“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展现出一派异域情调。诗人眼尖,还特别注意到辕门那高擎的红旗,色彩对比是那么强烈。红旗应当是在风中飘动的,只不过偶然风停了,才垂挂着不动。这一特殊情况使诗人又设想入奇:似乎不是风逼着旗
  这部二十集每集20分钟的系列片制作非常精致,它为电视诠释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著创造了新的空间。它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获得了出人意料地热烈反响,在三套《岁月如歌》每周三晚时,收视率曾超过1%,这个收视率是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的两倍,比黄金强档栏目《对话》收视率还要略高。 该片由三多堂影视广告公司与、山西联合摄制,总投资350万元,汇聚了众多国内纪录片制作的顶尖高手,创作时间历时三年,拍摄行程遍及全国。 《唐之韵——唐诗》不仅是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 与以往单纯解析唐诗文字的片子明显不同的是,它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拍摄,力图通过人物的背景、事迹来介绍其有代表性的诗篇,这种方式填补了传统唐诗教育的空白,为喜欢唐诗的观众提供了另一个从未有过的欣赏空间,是莘莘学子和语文教师难得的高水准课外电子读物。 该片总编导康健宁说:“唐诗,就是唐朝一批具有一定文化的人眼中、心中乃至理想中的唐朝。流传千古的唐诗,出自伟大的唐代诗人,而孕育这些诗人的,正是那个伟大的时代。” 康健宁是中国纪录片界最具声望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沙与海》曾获亚广联大,《》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村题材的纪录片中最深刻的一部。在《唐之韵》这部被称为“诗的纪录片”中,康健宁依然保持着他作品中一贯对人的重视: “我们更关注那些作诗的人——他们自身的命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他们对国家的看法以及他们对人生的态度”。 《唐之韵》的撰稿樊修章,是一位古典文学学者和翻译家,他浸润唐诗古韵的文字,处处流淌着诗意的和思想的深遂,为本片奠定了的基础,而作为一名翻译家,由他翻译的歌德名著《浮士德》已在译林出版社再版六次。 《唐之韵》的音乐,大多选用古曲,这些如《阳关三叠》式的古老乐曲,在被誉为“中国电子音乐之父”的张大为手中,演绎出颇具现代感的效果。 对于现在大多数电视作品来说,《唐之韵》算是个冷门,它没有明星,没有搞笑,是一部结结实实的文化作品。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千秋诗圣(下) 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杜甫的忠君爱国是实意的。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家》),但他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 《兵车行》是给杜甫后期诗作定基调的作品。唐玄天宝年间,即八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维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者都视若无睹,还在对土蕃进行战争。这首诗就是写对西北边境用兵给老百姓带为的痛苦。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尘土飞扬,哭声震天,“爷娘妻子走相送”,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诗人还用镜头切换的手法,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从来都重男轻女,诗人却得出了完全相么的结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儿子是养老送钟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 在安史这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进死亡。像著名的《石壕吏》,写了诗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去充当伎子。结果“老翁逾墙走”,总算逃脱了,剩下老妇人硬着头皮出来应付。老妇人说,她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三个在前线打仗的儿子战死了两个,家里只剩下老两口,一个没一条完整的裙子而不敢出来见人的儿媳和一个吃奶的孙子。一家人活到了这分儿上,已经是够悲惨的了,可是来捉人的公差还不依不饶,非要带人去交差不可。万般无奈,逼得老妇人只好跟着走,到前线去给军队做饭。于是这一家人经历一次生离死别。在被战争剿灭了温情的岁月里,一切无法的,就都会气势汹汹地到弱者的头上。清代诗人袁枚痛苦地喊道:“莫唱当年《长恨歌》,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多少人在为唐玄和杨贵妃的生离死别洒下同情的泪水时,杜甫却看到了石壕村里这对老夫妻的生离死别。他们不善于吐露无法承受的悲哀,只会默默地哭泣。因为他们是弱者。 如今成都的杜甫草堂何等气派!可是一千二百多年前,杜甫住在这里时,只是一间茅屋,那才是真正的草堂。“八月秋高风怒的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是他五十岁那年,一场大风把他的茅室掀了顶。于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失眠中他却想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一足! 诗人总是这样推己及人,使自己从来都被压扁的目光撑出一片树荫,苦苦地去为别人遮雨;直到自己走投无了,杜甫还在《又呈吴朗》中写到: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真。已诉征求贫到骨,下思戎马泪沾巾。 这个无食无儿的妇人,到杜甫门前来打枣充饥,只是一个秋天的事,诗人竟把她记住了。第二年,诗人把这所房子借给一个吴姓亲戚。还特意写这首诗说:"不为困穷宁没办法,这妇人可至于稀罕这几个枣子,正因为她心怀恐惧,因此来打枣时一定要尽可能对她和蔼一些。你插上篱笆防止她来打枣,这岂不是算得太精细了!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谁不是连骨头都被榨干了!还是多想想在中挣扎的老百姓,待人多一分爱心吧!这首诗几乎谈不上什么技巧,纯粹是一片真情。诗人用如此广大的心胸关怀最底层的穷人时,他自己也正是一个无告的穷人。三年后就穷死在湘江上的一条船里。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杜甫所以是诗人之首。杜甫的确有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这是符合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的,因而后人敢于去学他。另一方面,杜诗又特别经得起琢磨,也使后人乐于去学他。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这使他对诗歌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告诉儿子说“诗是吾家事”(《武生日》),简直把诗当成传家的祖业。写诗对杜甫来说,完全是一种生命的转移和储存方式,是使自己从和中跳出来的手段。他声言“语汇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说明他写诗是反复推敲,反复的,由于驾御语言的能力高超,再加上精雕细琢,特别耐人寻味。尤其是他的律诗,几乎每一个字都用的那么精业,叫人想不出还能用别的什么字来代替。比如: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012年10月1日上午8时30分,在京津塘高速下行54公里处,一辆由中国青年旅行社组织,载有德籍旅客的牌照中型旅行车(京B10475),与前方一辆河南牌照的大型集装箱货车(豫P06119)发生追尾事故,致使中巴车起火,造成6死(人5名,中国人1名)14伤。
  唐伯虎打听到秋香出行的消息,决定派文宾扮劫匪,自己上演一出“英雄救美”。没想到文宾演技,而秋香武艺高强,未等伯虎出手,文宾已被打得落花流水,还伯虎被秋香。更不幸的是,秋香过粥铺,偶遇宋仁杰嘲弄粥店老板,仁杰的文采及潇洒风度令秋香芳心暗动。
  6月7日上午,有武汉网友爆料称,10点多目击到唐一菲和凌潇肃在武汉汉口黄石武汉市教荣光堂举行了婚礼。据工作人员介绍,两人的婚礼于上午10点钟开始,10点半就结束了。对此,我们分别致电唐一菲和凌潇肃本人,而两人均挂断了记者的电话。此前,唐一菲一直被看作导致姚晨与凌潇肃离婚的第三者,所以两人的感情并不被看好,不过如今两人若成,相信也都是想要送上祝福,况且娱乐圈中二婚的明星也不止唐一菲和凌潇肃一对,所以这对刚刚喜结连理的小夫妻大可不必如此风声鹤唳。
  由花样美男唐禹哲和艺人诗雅主演的爱情偶像剧《还来得及再爱你》,6月21日正式杀青,两位主演及尹子维、姚乐怡、应昌佑、汤怡等纷纷现身杀青宴。唐禹哲在片中饰演一位巨大变故而心如冰封,为一段已经逝去的爱情独自守护200年的冰山男主角,而在戏外他也自认沉默寡言。也许正因为如此,他坦言对热情有活力的女生情有独钟。
  由林楠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夺粮剿匪记》在举行新闻发布会。《夺粮剿匪记》用镜头真实书写和刻画了开垦北大荒第一批转业官兵的风貌,再现了他们那些为国为民的感人事迹。董勇,唐一菲,姜峰等主创都身着戏服来到现场为该剧宣传造势。有的演员更是穿上了厚棉袄,让在场的人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北大荒的寒冷。主演董勇告诉大家,为了更真实还原当年的场景,他们的拍摄现场非常艰苦。董勇还称,除了大雪为拍摄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被蚊虫叮咬更是让剧组人员的事情,甚至还会有生命。剧中女一号唐一菲此次一改往日形象,为一个粮商的女儿。对于唐一菲的表演,董勇是赞不绝口。称她把东北人的“垮劲儿”诠释的十分到位,甚至了自己的形象。
  6月19日,王祖蓝、唐宁、欧倩儿一同出席了国际培幼会在尖沙咀举行记者会。早前,三人到陕西贫穷的地区去探访 。唐宁、欧倩儿更是被到落泪,欧倩儿表示当地小朋友的妈妈,为了家庭所受的,令自己十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2 05:17 , Processed in 0.058041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情趣用品 老婆应该怎样去选择呢? 最容易投机取巧的前戏部位 男人延长做爱时间的几种办法 4大性福处方 开启性爱新模式 震撼盘点男性5大阴茎类型
女性人体润滑液如何分辨好坏呢? 青春期性心理:小小少女为啥嗜爱手淫? 阴茎较长者存在的安全隐患 冲击女人至高潮的手法 我在性高潮时也会“射液”!
到底谁的“第一次”更重要 如何让性高潮掩盖“第一次”的疼痛? 要性爱不要“炎症” 揭秘 男人一生中精子的状态 10个性爱谣言请勿相信
女人在性高潮时的“射液”现象! 灵动舌头女用口交器 4大调情法 助房事质量瞬间升级 用手精心烹制你的性高潮 酷辣姿势三鲜招尽享鱼水之欢
http://bbs.xxmm888.cn/thread-2097-1-1.html
http://bbs.xxmm888.com/thread-27414-1-1.html
http://bbs.51mnw.com/thread-10108-1-1.html
http://bbs.www10777com.cn/thread-8473-1-1.html
http://bbs.w91.cn/thread-41967-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1971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