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教日常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从心谈起。
  我们禅的根本的教外别传,直指,明心见性,视妄心为根本道障。但对于刚学佛的初修者来说,却需要一个大妄心。什么样的大妄心呢?那就是道心,发大心,立大愿,不成佛不。我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点,我认为,这对于出家众还是在家众的日常非常重要。如果道心不坚定,日常就容易松懈,甚至会出现以下情形:一边过生活,一边仍顺着旧过生活。一个具有坚定道心的人就不会这样,他会努力,希望在自己有限的人生中有所成就。他会自觉地将心贯穿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坐禅时,上班交友购物甚至娱乐时也,无时无刻不,比如:一大早醒来,应该马上就想到,啊真好,我又有一天可以了;穿衣吃饭时,应该想到报恩,因为这一切都是十方布施的;意识到自己时,应该想到父母恩,父母千辛万苦把我养育非常不容易;看到人有不幸时,应该感人生无常,并生起同情心,慈悲心;遇到美物美食美色的场合,应该想到美丽外面的空性;等等,等等。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他是提醒自己,自己,他会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最细微处,甚至细微到起心动念,都不放过。就这样,全面地、深入地培养自己的净心净行,月积日累,时机成熟,内心日益轻安,最终得大成就。这些道理,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也很简单,但做下去就不简单,这就需要坚定的道心。有坚定道心,就能做下去;没有坚定道心,就不下去。实际上,这就是十六字偈的深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自净其意”四字,不少人把“自净其意”理解为,我觉得这种理解不确切。“自净其意”应该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日常功夫长期积累的结果。
  永教日常
  近来我又慢慢体会到,如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日常,仅仅是以净化自己的心行为目标,而没有和体证的普通空性联系起来,那么,“自净其意”只是小乘成就,因为它只解决自己一个人的问题。所以,我们日常“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时,要和利他的联系起来,像地藏那样,不空,誓不成佛。利他不是简单的做好事,积功德,目的是为了去“我执”,体证的空性。通过体证的空性,然后体证到“他人”的空性,体证到的空性。不于“我”,也不于“他”,更不于物,这就是所谓的“三体轮空”。体证一时的“三体轮空”并不难,比如我们不求名不求利地帮助过人,事后自己也忘记了,这就是“三体轮空”,但是我们长住于“三体轮空”就很难,这就涉及到我们常说的“定力”,这才是我们人要修的真功夫! 《心经》一开头就说:“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心经》人人会背,但我们还要把《心经》融合到日常中去,再从日常中体会《心经》,体会(即色受想行识五蕴)中普遍的空性。只有体会到中的普遍空性,我们才能真正证“性空缘起”的微言,“因缘和合”的实相。有一分体会,就会有一分;有彻底的体会,就会有彻底的,那就是《六祖坛经》所说的“外不著相”,“内心无乱”,随缘任运,成就道业。
  过去,我们在证空去执的过程中,更多地提倡坐禅、参话头、做佛事等传统。但根据我自己近二十年来体会,感觉到从日常生活中去修证,也常踏实的门径,特别对于道心坚定的人来说,很适合,也很有效。经上说,一切资生事业,皆是佛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其中还有一个更大的利益,能够培养动入世的风气,厌离生活,但不生活,和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和打成一片。实际上,这既是我们禅的古老传统,也深契现代开创的建设佛教的伟大事业。如果者长期远离日常生活,或者和日常生活脱节,不仅容易造成出偏,而且成就也不容易巩固,更严重的是导致佛教事业的。
  下面就上述三种后果具体谈谈。
  一、出偏问题。我们肯定听说过,有的人时,坐出一身病,参话头参疯了,等等。这种情形现在有,古代也有。究其原因,就是日常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功夫不够,说白了,就是福德不够,资粮不够。福德不够,就像植物缺乏肥料,长不大;资粮不够,者就走不远。所以,善根非常重要,善根深厚,自然就有保障了。
  二、成就巩固问题。不少人终于有了一些成就,但是成就不巩固,就像温室里长大的树苗,搬到室外就不行。在关内成就不错,定光也现前了,透过房顶,满天星斗也看到了,可一出关,内心还是七上八下。我听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个姑娘慕名拜访一位有所成就的小,小听说姑娘见面时要握手的,马上就躲开了。这就是定力不够。如果从日常生活中起修,在定力方面就会好得多。一个有定力的人,处卑不忧,处尊不惊。我们要求佛远离荤腥,远离,这对于初修者是一种方便,有利于初修者更快地远离旧习,净心净行;但对于有所成就的、具有相应定力的者来说,就不应该很,更不至于谈荤色变,谈女心乱,否则就不能说有定力。当然,我并不是说有定力的者可以随便触戒,我的意思是说,有定力的者,即使在触戒的特殊场合,也能够做到如法无碍地行走。否则的话,我们每天讲普渡,而一遇到屠夫厨师就躲得远远的,一遇到就躲得远远的,那是不行的。一个从日常生活中空性的者,就相对较少存在这类苦恼。
  三、佛在日常生活中,对佛教住业也有影响,即者入世问题。这才是我真正忧虑所在。从目前国内佛教界整体情况而言,者比较缺乏主动积极的入世情怀,佛教事业的发展不尽人意。古德云:法不孤起,事在人为。佛教事业的兴盛,单靠的好政策是远远不够的,这只是外缘殊胜,同时更需要佛教界全体的自身努力。现在,只要一谈到佛教事业的不景气,大家就把原因归结到人才缺乏上。人才缺乏是事实,但人才为什么会缺乏呢?我认为:人才缺乏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国内佛教界没有形成主动积极的入气。主动积极的入气,是佛教人才涌现、佛教事业兴盛的基础。如果把佛教事业比作百花园,那么,的教政策是,佛教的智慧是太阳,佛的入气就是水分,是养料。我经常对人讲:对于仍带着执有的初修者,要多讲空苦之义;而对于事物的空性已有所体证的者,则要多讲妙有之用。空作为对变化实相的最通俗描述,有坏苦之义,但亦有成乐之义。我们人证果成佛不是成乐之事吗?释尊成佛后,为开创佛教大业,吃尽苦头,讲经说法49年,不也是成乐之事吗?!而这些成乐之事,正是从空性显化出来的妙有之用。我发觉,我们佛教界对宣说空苦之义可能太过,结果把自己也搞得心灰意冷。这是值得的问题。四大皆空,事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可以往坏的方向变,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如果只是变坏成苦,我们就用不着了,更谈不上证果成佛了。正因为事物也可以往好的方向变化,所以才有释尊的住世因缘,才有我们佛教事业的伟大理想:变火宅为乐土。流转于六道是苦事,但救世不是苦事,而是乐事;佛教事业不是冷冰冰的工作,而是充满热情的事业。如果说是火宅,佛教则给带来清凉;如果说是,佛教则给带来温情。所以,我希望所有,不管以何种方便入道,都勿忘关爱;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生出关爱心。(文:释永信)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4-12-28 04:00 , Processed in 0.582880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精液检查为什么要做这类的检查呢 单调并非是指性生活有规律 忍精是新好男人的表现吗 性交时如何取悦对方? 婚外恋:提醒女人不要用身体来留住不爱你的男人
提醒广大女性:当心阴道痉挛的痛疼 请睁大眼睛等待你的性高潮 人体润滑剂的用法是什么? 女人学会性感 让男人欲罢不能 简单的手法有效的刺激
自慰手淫:男女最猛最爽的自慰方法 阴茎粗短更有利于性生活 夏季纵欲过度易致性功能障碍 老年性生活润滑剂哪种比较好一些呢 夫妻性保健:避孕套不能完全阻断性病毒传播
经常遗精,精液会遗光吗? 台湾性用品的购买女性占八成 乖乖女没性高潮不能怨别人 手机助性,情趣性生活的新花样 女人最喜欢的性爱花招
http://bbs.xxmm888.cn/thread-39972-1-1.html
http://bbs.xxmm888.com/thread-35498-1-1.html
http://bbs.51mnw.com/thread-34977-1-1.html
http://bbs.www10777com.cn/thread-28349-1-1.html
http://bbs.w91.cn/thread-34277-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203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