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婚姻-男人女人-感悟生活-人生智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永垂青史的——纪念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

[复制链接]

4万

主题

0

好友

12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原标题:永垂青史的
  蔡和森像 发
  1920年7月,蔡和森、向警予等旅法青年在蒙塔日杜吉公园召开会议。资料照片
  蔡和森诗文 资料照片
  蔡和森同志是中国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主义战士,家、理论家和宣传家。1918年,23岁的蔡和森肩负着等新民学会会员的厚望,在先行赴京寻求救国真理的途中,曾立下“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豪言壮志,从此便开始了他为匡复中华而舍生取义的人生。今年3月30日是蔡和森同志诞辰120周年,深切缅怀他为国家和民族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丽人生和崇高风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救国救民拼搏
  说到蔡和森,人们容易想到的是他的理论贡献。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蔡和森首先是一位为实现“匡时救民”夙愿,始终站在斗争最前沿并为民族、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实干家。
  蔡和森是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人。鸦片战争以后,湖南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但是,近代中国的风云际会,也使得地处南北要冲的湖南得风气之先,成为戊戌时期“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范文澜语)。蔡和森自幼深受湖湘文化,培养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他少年时代因家道中落做过三年学徒,经常遭受店主的和剥削,对劳动人民的感同,萌生了社会的最初愿望。辛亥爆发后,他立即剪掉自己头上的辫子,并推动家乡永丰镇开展剪辫子运动。初次的行动开发了他朦胧的意识,推动着他寻求社会良方的探索。1913年,蔡和森进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一年后入学的相识,结为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共同发起组织新民学会,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风俗”为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活动,在湖南进步青年中产生很大影响。为求得“对外发展”,蔡和森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并投身五四,这是蔡和森由探求真理向投身实践的一次重大飞跃。
  1920年初,蔡和森到达法国勤工俭学。从此,他地阅读上百种介绍马克思主义和的书籍,废寝忘食地“猛看猛译”,并逐渐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社会、民族危机的。他认为,要救国救民,就要走十月的道,就必须建立一个政党。他多次致信,还致函陈独秀。在这些中,他第一次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的主张,复信,称赞他的主张“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同”。蔡和森的建党思想,对国内早期主义者的建党活动起到了有力的引导和推动作用。留法期间,蔡和森在勤工俭学学生中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将一批先进引向崇尚马克思主义的方向;三次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斗争,成为杰出的;与、赵世炎等同志一起筹组中国旅欧早期组织,是“法国支部的创始人”之一。蔡和森虽然没有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他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12月,刚刚回国不久的蔡和森正式加入中国,并留在中央,主要负责党的理论宣传工作。党的二大决定由他筹备创办机关报《向导》周报并任首任主编。蔡和森为之殚精竭虑,常常不顾哮喘病缠身,夜以继日地工作,使得《向导》一经创刊发行就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黑沉沉中国的“一线曙光”,四万万思想上的“向导”。蔡和森也被誉为“《向导》的灵魂”。几年间,《向导》周报的发行量从几千份扩大到十多万份。在出版的201期《向导》中,蔡和森主编116期,超过半数。同时,他还是《向导》的主要撰稿人,单独署名的文章就有134篇。在他的主持下,《向导》周报为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纲领和线方针政策、鼓舞和动员工农群众奋起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蔡和森在其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群众斗争的才能。他率先在会议上提出“要把工人的经济斗争与目前正在蓬勃发展的反帝斗争汇合起来”,主张5月30日在租界组织大规模反帝。随后,他又提出号召全上海、罢市、以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的策略,以及成立上海工商合会作为运动公开的总的领导机关等主张。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党的领导下,五卅运动很快扩展到全国的许多大中城市,参加的群众达1200万人。五卅反帝成为轰轰烈烈的大到来的标志。蔡和森也在斗争中成长为杰出的群众。
  蔡和森立场坚定、英勇无畏,在中锻长为运动的领导中坚。他是第二、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第五、六届中央局委员、常委。在大面临失败的危急关头,他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斗争,多次提出要对进行反击,要以对、发动土地、发展武装等主张。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力荐同志进入中央局,并对确定武装的正确方针作出重要贡献。此后,蔡和森不顾,恢复北方局领导机构,并指导顺直省委的工作;他两度往返莫斯科,参加党的六大和出任驻国际代表,并回国担任和地方党组织的领导工作,直至1931年8月英勇就义于广州。
  蔡和森以短暂而辉煌的一生践行着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有人早在1935年就这样评价蔡和森:“由于他的笃于友爱的性格,使他对于国家民族,对于全国发展了最伟大的友爱,不惜一切以为国家民族,全国求解放。”后来也曾动情地说:“蔡和森同志是早期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对中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记着他。”
  忧国忧民赤子情怀
  蔡和森生活在“痛不堪痛、忍不堪忍”的之中,一刻也未停止过对救国救民真理的追寻。他怀着“以一人之忧共诸天下,以天下之忧纳诸一身”的赤子情怀,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最终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救国救民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五四时期先进知识群体中最早马克思主义真谛的精英之一,是的早期著名理论家。
  蔡和森的理论探索富于创新性。他撰写了第一部社会发展史著作《社会进化史》,并初步研究了中国社会发展史,阐明了资本主义和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他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建党思想,不仅提出“中国”的名称,而且阐明了党的性质、指导思想、阶级基础、组织原则、奋斗目标、国际主义原则,以及建党的组织步骤等。他较早探索新主义基本问题,在包括领导权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正确的观点;他区分的两个阶段,认为五四运动后,中国“已不是纯粹资产阶级的问题,事实上业已变成为国民(亦可称民族)的问题”;他公开提出的“国际帝国主义”的口号,成为二大确定的现阶段纲领即最低纲领的基本内容。他率先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鲜明地指出:“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界是一致的,但当应用到去,应用到实际上去才行的。要在自己的争斗中把列宁主义形成自己的理论武器,即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来定出适合客观情形的策略和组织才行。”这是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思想的较早阐述。
  蔡和森的理论探索富于针对性。他针对现实斗争中急需回答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所提观点主张切中问题要害,直指问题本质。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赞成建立各阶级的统一战线,但他反对国际代表马林提出的“一切工作归”,反对陈独秀提出的在统一战线中“没有,只有民族斗争”等右倾观点,强调员“加入后应保存党的性”。大失败后,蔡和森对“二次论”“一次论”等错误观点进行了严厉,及时提出转变问题,指出中国有社会主义前途,但是在经济落后的中国,首先必须进行,“在完全胜利的条件之下,才能开始转变到社会主义”。这些问题,都是当关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他观察问题深刻透彻,分析问题鞭辟入里,解答了人们的困惑,具有很强的性和力。
  蔡和森的理论探索富于前瞻性。他深受湖湘文化“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体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在大面临失败的紧要关头,他指出工农阶级是中国的“新动力”,主张依靠工农阶级、发展工农运动,扩大工农武装,坚定自觉地发展党的自身力量。大失败后,他较早认识到中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主张发动土地,参与提议发动秋收,并在党的六大上进一步论证了在农村进行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和建立割据局面的可能性。他十分重视思想建党,指出:“一个党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好的政策,尤其要有的理论来把思想统一,然后才能领导到正确之。”
  蔡和森突出的理论建树和理论贡献,既是深厚的理底和丰富的实践使然,也与他善于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有着直接关系。他指出:“要知道中国及要如何发展及其发展的道如何,故须明白的历史。”要“明白自己的责任”,也“必须亲切的深刻的知道党的历史”。蔡和森是系统研究党的历史的第一人。1925年底至1926年初,他写下长达5万字的《中国史的发展(提纲)》,阐明了党史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对象,研究了党产生发展的条件和、党的发展阶段、组织机构及线方针政策、生活、党在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验教训以及发展规律等。大失败后,蔡和森开始全面思考产生右倾机会主义的根源及其经验教训。他在《党的机会主义史》《论陈独秀主义》中,客观态度,对右倾机会主义发生、发展以及原因、危害进行深入剖析,对于全党避免重犯类似错误起到了警示作用。蔡和森自觉思考和研究党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他不仅是党的早期历史的亲历者,而且是党的历史最早的记载者和研究者,开了党史研究之先河。他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党史研究,一开始便端正了党史研究的方向。他以中国近代社会为背景论述党产生的社会根源,从、经济、社会、阶级及国际等方面分析党产生的具体背景,阐明中国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并梳理出党的早期历史的基本线索,为以后的党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蔡和森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在中国的思想理论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山河同在,永远矗立在人中;他思想的火花,与日月同辉,至今闪烁着真理的。
  强国富民宏伟梦想
  救国救民的拼搏、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强国富民的宏伟梦想,蔡和森是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追梦者。说:“一个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面对山河破碎、国弱民穷的旧中国,年青的蔡和森立志彻底社会、的中华民族。他曾立言明志:“猎取,发财,不是我们要走的,我们读书为的是‘社会’。”“吾人之穷极目的,惟在冲决世界之层层网罗,造出之人格,之地位,之事功。”面对中国人民侵略斗争的一次次失败,蔡和森苦苦思索中国的出在哪里?辛亥后,他编辑《近百年来的国耻史纲》,认为“做一个中国青年,应该立志,团结一切爱国人民,拿出力量来抵抗列强,洗雪国耻”。在谈到统一问题时,把人民斗争与实现国家、人民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指出:“我们惟望结合伟大的群众的,尤其是最能的工人阶级的来统一。统一的目的要建筑在最大多数贫苦群众的幸福和全国被民族的对外之上。”
  蔡和森经过反复比较和不懈探索,认定社会主义是实现强国富民的惟一出。他指出:“我近对各种主义综合审缔,觉社会主义真为界对症之方,中国也不能外此。”据有人回忆,他在法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后,“认定中国必须像那样,经过的,外国侵略者,封建军阀,建立的,实现社会主义和主义的理想,才是惟一的出”。他还提出了在建立的国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初步构想。他相信:“中国地大物博,人工又多,假使修明,自动的开发实业,必不难在短期间发展为新兴的工业国。”从这些观点主张,不难看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的思想渊源。
  历史发展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马克思曾引用爱尔维修的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近代以来,旧中国国难当头、,有志之士、接力探寻,但真正能把握历史发展方向,找到适合国情的强国富民道的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人。而找到这条道又能下去并引领前行的人,更只有少数富有深刻洞察力、富有崇高理想、富有爱国情怀的。蔡和森正是这些的代表,他的和丰功伟绩必将永垂青史!
  蔡和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84年了。他为之奋斗的事业早已取得历史性胜利;他追求的富国强民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习总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学习蔡和森同志等老一辈家无比坚定的理想、匡复中华的责任担当、爱国的炽热情怀、上下求索的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欧阳淞 作者为中国中史学会会长、中国中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地板
匿名  发表于 2022-5-26 20:17:24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5#
匿名  发表于 2023-5-9 09:38:51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6#
匿名  发表于 2023-11-3 08:20:07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7#
匿名  发表于 2023-12-1 02:27:56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8#
匿名  发表于 2024-2-22 07:41:06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性用品

GMT+8, 2025-1-14 23:11 , Processed in 0.056685 second(s), 20 queries .

网站地图

回顶部

经期服药;女人心中无言的痛 心理研究:漂亮脸蛋易被人遗忘 性爱体位:浪漫的性爱体位 从眼睛看出女人对爱的欲望 男人自查精液状况可预防生殖疾病
现代女性为何都沉迷自慰手淫? 青春期性教育:探讨“处女膜”如此被看重的原因 专属老年人的几种性爱技巧 挑错杯子会致癌 啥样男人更有性吸引力
前戏:按摩会把你们带进更兴奋的性爱空间 用手让她达到性高潮的性爱绝技 超性感的吊带情趣男士内裤 令插入深度最大化的做爱小妙招 利用性生活让自己过得更好
性爱误区:男性刻意拖延时间有可能不完美 你了解中国人的性心理误区吗? 前戏:性生活前先自己预热效果更佳 阴道的“松紧问题”是怎么回事? 雷雨天请不要过性生活!
http://bbs.xxmm888.cn/thread-29011-1-1.html
http://bbs.xxmm888.com/thread-32018-1-1.html
http://bbs.51mnw.com/thread-41886-1-1.html
http://bbs.www10777com.cn/thread-34845-1-1.html
http://bbs.w91.cn/thread-11197-1-1.html
http://bbs.aizse.com/thread-925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