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标题: 金石书画怀天地 行笔走刀法自然 专访中流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昌少军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5-3-24 09:46
标题: 金石书画怀天地 行笔走刀法自然 专访中流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昌少军
  人物简介:昌少军,又名昌盛,字茂之,署文昌阁主,湖北仙桃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社长。为汪新士、吴丈蜀、刘纲纪先生入室。昌少军自创“中锋滚刀法”并付诸实践,单刀直入,纯任自然,其作品多次参加书法篆刻展赛,并屡获金。曾在《日报》、《书法》、《书法研究》等报刊发表多篇书法篆刻作品及理论文章。人名及作品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印学年鉴》等,著有《昌少军临摹秦汉印》、《昌盛印稿》、《汪新士年谱》、《唐醉石年谱》、《唐醉石篆刻艺术考论》、《湖北代表书家--昌少军卷》,主
  原标题:金石书画怀天地 行笔走刀法自然 专访中流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昌少军
  ——专访中流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昌少军
  荆楚网记者 颜陈
  中流印社社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昌少军先生正在办公
  昌少军先生(左)接受本网记者专访
  人物简介:昌少军,又名昌盛,字茂之,署文昌阁主,湖北仙桃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流印社社长。为汪新士、吴丈蜀、刘纲纪先生入室。昌少军自创“中锋滚刀法”并付诸实践,单刀直入,纯任自然,其作品多次参加书法篆刻展赛,并屡获金。曾在《日报》、《书法》、《书法研究》等报刊发表多篇书法篆刻作品及理论文章。人名及作品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印学年鉴》等,著有《昌少军临摹秦汉印》、《昌盛印稿》、《汪新士年谱》、《唐醉石年谱》、《唐醉石篆刻艺术考论》、《湖北代表书家--昌少军卷》,主编有《南纪印社--中国楚文化艺术节特辑》、《艺坛怪杰汪新士纪念文集》等。
  记者:中国的书法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它不单单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品,而且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2013年召开的《武汉印象》品鉴会上,您曾用书法、篆刻艺术来表现武汉人的生活。您怎样看待书法和生活的关系?
  昌少军:书法是一门的艺术,讲究气韵、力量和总体的布局。写好字需要静心,心和手中的笔合而为一,才能挥洒自如;将和情感注入笔端,才能写出人生况味。有句话叫做“字如其人”,源于西汉文学家扬雄:“书,心画也。”意思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以线条来表达和抒发作者的情感心绪。好的书法能反映出的态度、和品格,这一切无不与生活密切相关。
  去年,应《武汉印象》书法篆刻卷征稿,我篆刻的武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等印入编。我觉得武汉的、武汉的生活,与生活在武汉的艺术家息息相关,这里有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我们要用手中的笔和刀讴歌大武汉,展示我们的美好生活。
  记者:著名书法家、诗人吴丈蜀曾评价你的篆刻作品,“从布局到刀法都有来历,但决不跟着前人亦步亦趋,而是推陈出新,走自己的。所以他的作品既有传统,又别有新意,其边款亦可与历代篆刻名家相媲美。”您是怎样向前贤印学正脉学习,在继承中创新,自立一家之法的?
  昌少军:这是吴丈蜀老师褒我,实不敢当。篆刻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我虽然取得一点点成绩,但还谈不上自立一家之法,只是有些艺术而已。首先是以古为师,打下基础。具体来说,就是先从汉印入手,再浙派、再明派,如对赵之谦、邓石如、吴让之、吴昌硕、黄士陵、齐白石以及太庵、唐醉石等名家作品的,然后上溯秦汉、古玺,相互借鉴。我还注重从古玺封泥、各家各派及当代篆刻等艺术形式中吸取营养,借鉴传统文字图案进行创作,这样治印往往会有新意。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另外,篆刻重师传。我有幸得到汪新士、吴丈蜀和刘纲纪先生的悉心指导,我也坐得住冷板凳,沉下心来反复临摹历代名家作品,结合我对六朝书法、墓志铭的理解,逐步形成自己的治印及边款风格。
  记者:书法篆刻,艺术之事,非大智慧不能为也。您在篆刻中独创“中锋滚刀法”,以单刀摇杆直入,线条不加修饰、纯任自然,呈现出质朴无华、真率大方的意象。您的这些技法创新想表现怎样的气韵?
  昌少军:非大智慧不能为,没那么玄乎。为艺术者,一要有灵慧,一需有进境。灵慧取决于秉赋,进境则来自苦修。“篆刻中锋滚刀法”是我把中锋用笔、篆刻摇刀法结合起来加快速度体会出来的,的确达到了双刀难以达到的一种苍劲、浑穆的效果。但这种刀法也有短处,火气大,缺少平和之气。因此,我目前也在回归,冲刀、滚刀兼而用之。
  篆刻是一门独特、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说它独特,是因为篆刻艺术的创作与欣赏都具备书法、雕刻、美术及诗文等艺术元素,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与个性,体现东方艺术的美学理想和追求;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源于商周,盛于秦汉,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至明清而新意迭出。说它年轻,是因为在社会高速发展、世界文化多元交融的今天,篆刻艺术正以新的形式、新的内涵、新的面貌出现在面前。
  记者:我们的前辈从事篆刻艺术创作,是以文养印,以深厚的学养和的人品为依托,这使他们的篆刻了历史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作为当代篆刻名家,您的作品能否住历史的?您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吗?
  昌少军:艺术作品住历史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这是每一个艺术家的梦想。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裁判,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作品并不多,当代的作品能流传下去的会更少。
  艺术创作,贵在真诚。只要我们富于、真情、真爱,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一位篆刻艺术追求者的成功,虽然是多种因素造就的,包含有天分、师承、勤奋以及等因素的影响,但最关键的还是对艺术的态度,也就是不带一点虚假去追求,总可以创作出一些好的作品来。
  艺术家内心必须正大,但在艺术上可以“唯我独尊”。我的作品能否流传,能否住历史的,这个不由我说。当然,我相信自己的作品会历史的。我的自信源于这些年勤奋努力,对传统篆刻文化的吸收,以及对现代篆刻艺术的研究。
  记者:近年来,一些传统艺术相继没落,其爱好者、专业创作者、理论研究者和观众、读者式微,传统的印章艺术是否面临这种危机?您作为中流印社社长,对印章的艺术传承发展有哪些思考?
  昌少军:真正的传统艺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出现低谷也是暂时的。篆刻在经历了秦汉鼎盛及唐宋元的低迷时期后,到明清两代流派纷呈,达到了又一个高峰。时至今日,则进入了全面的繁荣时期。如果篆刻艺术也有其生长、繁荣、鼎盛、衰落期,那么在衰落中一定会重新崛起。应该说,目前是篆刻艺术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
  武汉以华中“九省通衢”的有利,在印学上初现与吸纳并存的繁荣态势,因而社事流连、雅集殷繁。中流印社是近10年来,汉上较有影响的一个民间组织。中流印社作为振兴荆楚印学和篆刻、书画艺术的一个“主阵地”,要坚定不移地扎根于楚文化传统,摒弃门户之见,团结广大印学家、篆刻家及其爱好者,广泛深入地开展印学理论研究和篆刻艺术创作活动。
  中流印社成立以来,为推动印学传承发展,提高我国印学书学研究水平,促进篆刻书画艺术繁荣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我们有一批活跃在湖北乃至全国印坛、书坛的中青年创作,比如“中流书法六家”、“中流篆刻八家”等,下半年我们将推出“中流学术八家”。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培养青年理论研究和篆刻、书法创作人才,不断扩大我们的优势,加大对印学史、书法史的研究,对篆刻流派、篆刻的发展趋势的研究。
  我始终认为,印学研究者和篆刻工作者应走出书斋,为大众服务,为社会进步与发展服务。中流印社每位社员都是书法篆刻精英,艺坛高手,但我们还要努力学习,不断创新,创造出富于个性、地方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作品来,在艺术上要形成我们自己的风格,逐步形成“中流印派”。
  记者:我们知道,您是当代著名篆刻家、西泠印社嫡派传人汪新士先生的大。汪老辞世后,您曾写下挽联,“二十年如海,伤心无奈寒山碧;三千方童印待精,掩面何堪暮日沉。”从中可见师徒情深。汪老的言传身教带给你哪些影响?
  昌少军:已故的汪新士先生,曾被划为,打成,两次坐牢,厄运伴随他近30年,但他自强不息,对人生充满希望,对艺术饱含。汪老师不仅了我的艺术之门,还了我的人生道,可以说汪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
  1981年,当我还是一个小青年时,被汪老师在狱中许列门墙。无论是教,还是学,这在当时是冒很大风险的。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个清晨,天空飘着雪花,汪老师因为教我刻印被值班干部罚锤砖渣,我当时愤愤不平,而老师心如止水。汪老师代我受过,宠辱不惊的态度,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三十年来,我始终忘不了老师为教我而受过的情景。特别是他逝世后,雪中锤砖渣那一幕更是时时浮现在我眼前。
  关于我和汪老师的故事还有很多。1987年,我在一次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上获得一等,组委会负责人安排我为某文化名家和有关领导刻印。刻完后我有些得意,汪老师看后只说了一句话;“印章火气大了点,要多读多临秦汉印。”当时觉得被泼了一瓢冷水。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老师的话常在我脑海里响起,等到我临刻古印近700方以后,才慢慢体会到汪老师话的含义。汪老师对学生历来都常严格的,正因为有这种严格的训练,才使我终于得到老师的真传。
  此外,著名诗人、书法家吴丈蜀和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刘纲纪也是我的。吴丈蜀老师在读书、做学问、书法鉴赏等方面对我耳提面命,时至今日我仍谨记吴老师的:“二分笔砚三分看,馀事还须广读书。”刘纲纪老师教我为人处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他们待我如子,使我在工作、学习、创作中受益良多。
  记者: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有您寄给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李继尧的一封手札,另有您给吴丈蜀先生的手札标价出售,还有您签名的书法作品集溢价数倍出售。应该说,文化市场对您是认可的。您怎么看待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
  昌少军:这个不是文化市场对我的认可,这两封信有标价是我沾了吴丈蜀老师和李继尧老前辈的光。从这两封信来看,市场反应与艺术家的名气有一定关系。吴老名气比李老的大,价可能就高一些。但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余绍宋作品好、吴丈蜀作品好,但市场价并不高。很多艺术作品确是好东西,但长时间价格低迷,这需要有识之士推介,要有识真货的人,还要有市场运作。
  《梵高传》的作者欧文斯通认为,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真正好的作品,其价值不一定由市场价格决定,真正的艺术家也不追求市场的价格。吴冠中先生的作品屡创拍卖高价,但他却说,艺术是无价的,天价与我无关。
  记者:您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又是警监,这些年,工作业绩也十分显著。您是怎么界定业余爱好和工作之间的关系,做到两者兼顾的呢?
  昌少军:我爱篆刻,也爱工作。我做到了工作忙时,加班加点搞工作;工作闲时,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写字、刻印。那些连工作都不认真的人,我相信他也搞不好艺术。还有,就是当你在爱好方面取得了“成绩”时,千万不要在单位里张扬,最好别把它当回事。这样人们知道了会说你谦虚、低调,否则,会议论你不务正业。
  其实工作和篆刻一样,都是一门艺术,用心做事与用心刻印同样快乐。有时干成一件事的快乐,并不亚于刻成一方好印。
  这么多年来,我很感激我的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工作和爱好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工作,同时也将努力创作一些有质量的篆刻作品,不大家的期待。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4-11-19 07:14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欢迎光临 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http://bbs.xxmm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