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标题:
择业失策从家长身上找找病根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5-3-24 09:42
标题:
择业失策从家长身上找找病根
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内在感受、个性追求以及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以父母为主角的家庭对孩子职业生涯的干预,特别是早期重要生涯决策的干预,越来越多地与孩子意愿产生矛盾,有时候这种矛盾趋于、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家庭对一个人的个性的养成、价值观形成等心理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对孩子大学阶段的生涯决定的影响常大的。特别是在强调家长权威的传统中国文化中,家长的看法几乎可左右孩子的选择。但是当家长们怀着对孩子全权负责的心态、代孩子做出自己认为最完美的决定、甚至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时候,其结果可与愿违,带给孩子的不一定是一条阳关大道,反而可能是无底的痛苦深渊。
父母划定的我不愿走
一天下午,一个安静、清秀的女孩子走进我的咨询室。她是计算机系大四学生,同时修经济学二学位。在这样课业压力很大的学校,能修下二学位本身已属不易。她咨询的主题是,她非常喜欢文科,喜欢写东西,考大学时本来就想学文科,但她出身文科、在从事宣传工作的父亲认为文科没有前途,让她报考了当时最热门的计算机专业。女孩学得很痛苦,心里还惦念着自己的文学梦,大二时有一次转专业的机会,她和父母沟通希望能转到文科专业,父亲不同意,还逼着她修经济学二学位,认为目前她的专业结构是未来就业的最佳选择。女孩开始,几个月的结果是,父女关系陷入了冰点,女孩患上了抑郁症,不得不休学一年。之后女孩恢复了健康,重回学校,顺利完成了接下来的学业,并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
现在女孩再次面临选择的机会,她希望能圆自己的文学梦,想要申请新闻学院攻读新闻专业的研究生,而她的父亲也再次替她规划好了职业生涯——申请院的专业研究生。女孩于是再次陷入痛苦,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我用主观评估、量表测验的方法对女孩的职业兴趣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她的个性偏好倾向于人文和艺术。而她一谈到自己课余看文学类的书、写一些东西时,我分明看到她的眼睛顿时亮了。这一偏好,与她父亲规划的充满的线完全相反。问题虽然很清楚了,但在接下来的评估中发现,她之前的抑郁症并没有完全消失,控制力很差,在这样的状态中不可能做出生涯决定,于是我只能先把她介绍到心理咨询中心。
这个女孩的案例给了我极大的震动,家长的“好心”却给孩子带来如此大的。事实上,许多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常常都发端于高考志愿的不当选择,从而导致学生因为兴趣或能力与专业不匹配,入学后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学业能力不佳等状况,轻者痛苦几年以后通过转专业、考研重新选择专业,重者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此一蹶不振,更有甚者则如案例中的女孩一样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除了专业选择,家长对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走进我的咨询室的学生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长说什么,同学说什么,完全没有个人的观点。
多少家长仍然陷入误区
随着时代和文化的变迁,内在感受、个性追求以及价值的实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以父母为主要代表的家庭对孩子职业生涯的影响,特别是早期重要生涯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多地与孩子意愿产生矛盾,有时候这种矛盾趋于、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后果。事实上,在孩子早期职业生涯阶段,家长具备更加丰富的职业信息、职业体验以及社会经验,是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的。问题是,很多家长缺乏科学的生涯规划意识,往往将自己的意志给孩子,越俎代庖替孩子做决定,从而在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等问题上扮演了负面消极的角色。常见的不态有以下三种:
从众心理。很多家长有从众心理,盲目别人的意见和选择。很多家长在向我咨询高考专业选择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哪个专业好?哪个专业好找工作?哪个专业工资高?我们常常会看到高考专业报考的一窝蜂现象,今年说计算机专业好找工作,于是大家都去报计算机系,明年说生物是朝阳产业,于是生物系成了各高校高分云集的院系,后年又说金融专业工资高,于是金融系马上变成“状元班”。在这里,决定的标准只是别人的说法和做法,事实上最重要的个体自身特点,如兴趣、特长等完全被忽略了。
攀比心理。正如临近放学的小学门口,家长们最常谈论且暗暗较劲的是各自小孩的学习成绩,家长们在大学生毕业前后最常谈论且暗暗较劲的是各自孩子找的工作,谁的单位更有名气,谁在国家部委,谁赚的钱更多。孩子的工作是否光鲜、工资多少都成为家长面子的重要来源。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评价,成为家长们对孩子职业选择最重要的评判标准。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学生就业会出现显著的结构性问题,即大家都想去大城市、大企业,家长的攀比心态是重要原因之一。
代偿心理。一些家长常常会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于是就产生代偿心理,孩子不再是一个的个体,而成为家长人生的延续。前文中的那个女孩子的父亲,实际上就存在这样的代偿心理,自己文科出身觉得发展不好,就拼命让孩子学理科和其他工具性学科。有这样心态的家长,往往表现出极强的自信心、责任感和控制力,如果和孩子的选择发生冲突,家长会非常委屈,认为孩子不理解自己的苦心。事实上,这样的家长是在以爱的名义了孩子的人生选择。
变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
那么,家长在孩子大学阶段究竟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对孩子的早期生涯发展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呢?简单概括一句话,就是变无限责任为有限责任,而不能对孩子的决策过程大包大揽,越俎代庖。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
尊重孩子的选择。生涯规划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是个体自身的特征,包括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由此出发,去选择适合个体的专业、职业;生涯决定最重要的责任者和主体也是孩子本身,最终做决定并为此承担责任的人,一定是孩子自己。所以,家长首先要尊重孩子本身的特点,从孩子的志趣、能力特点出发去评估各种选择;同时要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也有能力做出适合的决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更不能孩子完全自己。在这里,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耐心。每一个生涯决定,其实也是一个人探索、内在成长的过程,就像一只鸡蛋,等待它从里面自己破壳,可以等来一个生命的诞生,而迫不及待地用外力打破,结果只会了一个即将破壳而出的生命。
支持孩子的判断。父母对孩子的心理支持、无条件的爱,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心理学研究,父母的爱对儿童早期的安全感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安全感则是一个人自信心、良好沟通能力的来源。大学专业选择、就业选择是孩子开始真正面对人生重要决定的伊始,父母的支持对于孩子的性、决策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迎接挑战、面对风险的勇气等起着重要作用。索多是大学的一名藏族学生,硕士毕业后怀揣一颗回报家乡的心选择到艰苦的基层从事公共管理工作,他的父亲——一位在索多毕业前从未出过的藏区农民,对索多的老师说:“索多读书时我家比现在还穷,都没指望他,现在家里条件好些了,更不用指望他,就让他去给国家做贡献吧。”索多忠于内心,没有选择去经济条件和工作条件更好的银行工作,家人也给了他很大的支持。这种力量也会使他在未来面对挑战、面对其他抉择时更有勇气、更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决定。
帮孩子获得信息和资源。做决定是需要一定量的信息为基础的,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决定,但可以帮助孩子获得必要的信息和资源。父母比孩子拥有更多的社会经验、阅历、信息和资源,比如对不同专业的了解、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等。这些信息可以给孩子提供必要的参考,有助于孩子在占有足够的信息量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决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的提供一定要客观,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偏好选择性地给予信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帮助孩子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但最终的决定者,一定是孩子自己,这就是父母的有限责任。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最重要的作用不是给孩子铺好一条怎样的、提供怎样优越的和条件,而是帮助孩子内在的成长,使孩子拥有良好的品质和,这些品质和将决定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和幸福,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大学阶段的生涯决策是一个人走进的社会生活的必修课,父母也将面临着角色的转变,从之前的养育者和决定者变为孩子人生上的陪伴者和支持者。(作者韩威、蔡志楠,单位: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2-16 12:20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3-12-24 05:55
这种泡沫怎么处理?能回收么?
欢迎光临 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http://bbs.xxmm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