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标题: 从小故事感受宝坻基层群众幸福满意度 [打印本页]

作者: xmxm76    时间: 2015-1-2 01:24
标题: 从小故事感受宝坻基层群众幸福满意度
  “裉节儿”折射民生温度
  天津网讯 天津日报记者 张立平 党的群众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难题解决得怎么样?12月17日,“群众眼中的教育实践活动”采访小组来到宝坻,深入基层群众的生活,在那些曾经困扰百姓或大或小的“裉节儿”里,体味到了暖到心底的民生热度。
  增收难?技术培训送到家
  找工作,特别是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对于被土地“捆”了大半辈子的农民来说,可谓难上加难。
  “我以前是个泥瓦匠,用农村话讲那叫‘二把刀’,大活儿干不了,只能在村里找点零活儿,有今儿没明儿的,收入没有保障。”周良街道周良庄村农民张文印年逾五旬,一辈子力没少出、累没少受,就是挣不来多少钱。问题出在哪呢?张文印心里清楚,没有技术、没有资格证书到哪都碰壁,以前也想过要学,但他家离城区几十公里,把家、工作扔一边到城里去充电?不现实。
  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张文印的难题解决了。区人力社保局为拓宽农民就业门,将技术培训课程开到了他口。通过培训,张文印拿到了瓦工的执业资格证书,现在他在京津新城当上了房屋维修工。“一个月收入5000多元,职业培训圆了我的增收梦啊!”张文印满怀喜悦。
  区人力社保局局长张景富介绍,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实施了送技术到乡村,在全区6个镇街16个村开设电工、焊工、叉车等5个工种培训班21期,总共培训农民890人。紧缺工种随到随学,同时开展培训与就业对接的模式,组织深入企业对接岗位、定期召开现场招聘会,今年通过这种方式,有70%以上的实现了就业。
  用电难?城里“亲戚”来帮忙
  周良街道田邢庄村200亩鱼塘一直没有电源,这么多年村民一直是“借电”用,从外村拉进两千多米长的电线,成本高不说,一到刮风下雨,大家最怕的是线出问题,一旦影响池塘增氧机运转,鱼虾很容易死亡,那损失可就大了。“可偏偏是怕什么来什么。去年夏天那场大雨,增氧机断电了,这可真要命,死了半池子虾,损失了24万元。”村干部李会实话实说。
  市口岸办与田邢庄村百姓结成了“亲戚”,干部们进村后了解到村民反映的用电问题,二话没说立即与供电等多个部门协调,投资30万元架设了一台315KV的变压器。“这回我们可把心放到肚子里了!”李会言语中透着满足。
  其实,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宝坻区各级干部也把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作为群众线的实践课堂,全区1.5万名干部与5800多户困难群众攀“亲戚”,有的扶贫扶困,有的助医助学,有的帮就业找出,一张党群连心网覆盖全区。
  脏乱差?出资来解决
  “你看这条河,以前水都是黑的,河边上垃圾成堆,一到夏天臭味熏天,别提了!我家就在河边住,苍蝇到处嗡嗡乱飞。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口的好一点。”田邢庄村的李井泉大爷对记者说。
  改善少不了真金白银,对于田邢庄这个小村来说,摆在眼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资金。周良街道党工委将群众的呼声记在心里,今年投资40万元对村里进行了治理,臭河变成了清渠,还在岸边建了一个小花园,将废弃已久的老学校翻新作为村民的活动室,活动室旁边又建了一个健身广场,各种健身器械齐全。茶余饭后,村民们都会到小花园里散步聊天。“美了,心情也更舒坦了,真是把实事好事办到了我们的心坎上。”李井泉说出了心里话。

作者: 匿名    时间: 2024-11-21 16:54
温州半自动切纸机故障解析




欢迎光临 情感图文-生活感悟-真实故事-婚姻家庭 (http://bbs.xxmm888.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